• 当前位置:首页 剧情片 特技狂人

    特技狂人

    评分:
    0.0很差

    分类:剧情片美国2024

    主演:瑞恩·高斯林  艾米莉·布朗特  亚伦·泰勒-约翰逊  汉娜·沃丁厄姆  泰莉莎·帕尔墨  许玮伦  温斯顿·杜克  扎拉·迈克尔斯  本·奈特  马图斯  玛德琳·琼斯  Charlotte  Wood  Magdalena  Alexandra  戴维·科林斯  亚当·杜恩  Nova  Onas  Daniel  Nelson  贝丝·钱皮恩  Tim  Franklin  杰克·多尔蒂   

    导演:大卫·雷奇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猜你喜欢

     剧照

    特技狂人 剧照 NO.1特技狂人 剧照 NO.2特技狂人 剧照 NO.3特技狂人 剧照 NO.4特技狂人 剧照 NO.5特技狂人 剧照 NO.6特技狂人 剧照 NO.16特技狂人 剧照 NO.17特技狂人 剧照 NO.18特技狂人 剧照 NO.19特技狂人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特技演员为爱犯险,翻身做主角。

     长篇影评

     1 ) 电影与真实的边界,讽刺与弘扬的间隔

    对好莱坞的戏仿与讽刺,向来是好莱坞创作者的一大创作思路,且有着不同的侧重点。 比利怀尔德的《日落大道》做出了反思的深度,展现了造梦的虚幻与对人的异化,而科恩兄弟的《凯撒万岁》则是以幽默的形式展现美国人的全民性虚妄,从好莱坞本身发展到“支撑着好莱坞”的消费者,即全体美国民众,虚妄也从演艺的造梦扩展为对“强大美国”的意识形态之梦,伍迪艾伦的《咖啡公社》等则聚焦于小段子式的讽刺。 与这些作品相比,《特技狂人》无疑显得商业化、类型化很多,其表达程度也不能与之同语。它注重的是表达与类型元素的结合,将后者作为前者的表达途径,围绕这一点进行全盘的多阶段设计。虽然深度欠奉,却透露出了一股机灵甚至“滑溜”的劲头。 在片中,特技演员作为“不能露面”的事业心酸与爱情对接起来,他们的爱情同样是不能公之于众的,作品由此完成了事业与爱情的结合。序幕之中,二人的拥吻被虚化处理,跟随镜头强调了本片对男主角个人生活的主观性呈现角度,只有在进入电梯的私人空间时才能与爱人正常交流。这也对应了事业的状态,在面对演员和经纪人的刁难时委曲求全。但是,这之前不见光的生活状态也必然不可持续,在最后的坠楼中达到了事业与爱情的同步坠落。 由此一来,“勇做个体人生里的主角”就成为了影片的文本主题。对事业产生巨大差异的女朋友敢于不退缩,直面自我人生里的不如意,他的工作形式是“替别人”的无自我,却需要发挥自己的专业态度与能动性的奋斗精神。作为文本表达与类型元素的结合,上述内容投射到了男主角的动作部分之中,从替换别人的“无正脸”到“正脸”,从演戏到真实的对抗反派。 这引出了好莱坞的造梦之虚幻性。比起被包装的明星与被奇观化的生活,特技演员与真实生活才是真正具有魅力的存在,困境和挣脱才是真正的奋起。作品展示了特技动作和特效的制作过程,特别是“换脸”,也表现了好莱坞对明星的商业化包装,而当镜头对准拍摄现场本身,而不是隐去真相的“银幕内画面成片”时,真人的真实付出才得以持续的凸显,构成了好莱坞的内里一面。 这一段的内部变化代表了全片的阶段式演进设计,即“电影”与“现实”的交互,一次次的交互中,后者对于前者的宏观性“笼罩”升级,前者也愈发融入了后者,从纯粹的虚构变成了现实里的确切一部分 。 在这一段里,当影片一次次重复拍摄场面,展现他在女友怒斥之前的自省时,特技演员必须面对的重复疼痛与生活里必须面对的打击重合起来。导演处理了这样的场面,让每一次重拍都有所不同。“镜头内的部分”逐次减少,留下了现实里的部分,并与特效化妆的其他演员在现实里的状态、其他工作人员共同的片场相结合,强调了拍摄的“走出特效包装”与生活的“直面受挫困境”。生活不是电影,事业与爱情的受挫不容易消解而更容易回避,特效动作也并非无痛地可以完成,因此他必须在真实的片场里痛苦地完成动作,在真实的生活里面对困境。 特效演员走出了“换脸”,这意味着他在电影世界里的“不掩盖自我”,而在生活里也勇于面对一切过往。电影强调了这种人的“绝对真实”,没有经纪人的包装,所在的电影范畴也没有经纪人口中“虚无主义”那样的“培根包装”,有的只是真实的付出与质朴的血汗,因此比明星更有“胜利于现实”的能力,明星与主角同样的事业困境之下的不同反应即是如此的表现。 男主角代替了大明星,解决了他沉沦的问题,延续着这种对比,并完成了现实与电影的混合。最具有代表性的一幕是,在明星的家中,他与女动作明星打斗,在现实的环境里完成了明星二人在电影里的动作部分,导演还穿插《沙丘》的戏仿画面,在彩蛋的同时强调了明星完成动作所在的“虚幻”,与男主角在此处的更真实完成形成对比。随后,男主角与黑帮打斗,则是对“电影照入现实”的强化,他并没有拍摄电影,却在梦幻的光影中完成了打斗,像电影主角一样地击败反派,解决明星不足以应对的问题。 如上所述,这种“电影“与“现实”之间的间隔、交互、融合,在电影里始终持续,体现了导演的设计。他会在各种场景里制造各种形式的电影感与非现实感,再将其打破,完成对各种经典作品或手法的戏仿“致敬”,以及随之而来的“对经典造梦结果的证伪”,并制造错位的幽默效果,也做出“现实困难大于电影”的主题表述。 作为展开,他在现实里面对了更大的困境,女友不会那么轻易地原谅他,动作也不会那么容易地完成,这构成了第二阶段。他在现实里继续完成着各种电影里的经典桥段,如跳楼和潜入房间,却并不那么顺利,而是反复“落入现实”,跳楼会摔倒,潜入房间时拿错房卡,在房间中的“非现实环境”--突兀的马,表现主义用光---也会接到女友的电话,打破并拉回到爱情受挫的现实,在分屏处理中得以凸显---现实不是电影,没有那么容易地消解一切,需要比被包装的故事、身手、精神而更强硬的扎实内心。 而在最后的阶段,电影则给出了“电影”与“现实”的绝对直接对抗与最后的“电影融入现实”。男主角面对着自己的“造梦结果”男明星,对方要杀死他,借助特效换脸等造梦技术,他直接成为了“虚假造梦”的对抗者,甚至困境从一开始就得自于这种虚假造梦中的真实部分,“明星被包装后的过度膨胀,因无法忍受虚假而应激反应”,他让男主角坠落的犯罪正是此后生涯堕落的起点。同时,女主角也从“创作”角度出发,同时面对了制片人,她更扎实的创作与后者的“概念包装”形成对抗,具象为对男主角的阴谋设计与真心付出。 二人完成了对虚假造梦的彻底战胜,证明了自身作为好莱坞“确切磨砺成果”之正面意义的力量,而“电影”也在两个场景中彻底沦为“真实形态”--男主角在曾经作为片场的悉尼歌剧院完成了真实的打斗,是现实里发生的最标准“好莱坞动作戏”,女主角身后的电影从海报变为影像,从虚假变成了真实存在的“笼罩”,而音乐也以伴奏的“包装后成品cd版”的形式出现,却真切地描述了此刻二人的爱情。 此时,“包装造梦”与现实的边界彻底打破了,男女主角在后者之中的力量让前者成为了属于他们的现实,由最后“身穿特效服 与特效音”到“真容与本音”的变化而完成了小切口出发的落地,与开篇时“特效服演员用特效音表白”形成了呼应--一开始的他们打断了这种“电影包装之下的真实表达”,最后则由自己完成。在最后的反击段落中,明星的“包装”在全程的片场镜头中被彻底剥离,男女主角则在现实化的片场里完成了真切力量对虚假包装的胜利。 “电影“彻底进入了现实,特效的所有环节都成为了男主角打败明星的支撑。在现实的特技车中,男主角无事而明星昏厥,在讨论会议的车前,经纪人被导演击败,在大场面的片场中,特效组战胜了黑帮。这些内容展现了好莱坞“造梦“确切存在的正面价值。而在更全局性的剧作层面,他们也面对了一个实为阴谋的电影计划,电影创作与阴谋设计是两个形式的“人为非真实”,而他们则击破了前者,并完成了后者,导演在真实里完成了作品,特效替身成为了现实里的“主角”,在现实里完美落地,逆转了开篇“电影(阴谋)”里的坠落受伤。 电影的落点是重中之重。他最终没有成为电影的主角,电影终究以虚构的形式出现在其他明星的主演中,而他依然是特技演员,这一方面再次做出了戏仿,一方面也将表达坚守在了“对行业确切正面性”的表达之上,始终清晰地明确着真实与虚构的边界:特技演员的付出才是真实的造梦结果,而如果他走向演员成功,反而就会让本片沦为“虚构”的俗套好莱坞故事,不过是又一场虚假造梦而已。 导演用最后的男主角旁白强调了这一点,揭穿了观众对“俗套发展”的错误预期,正体现着本片在表达上的聪明与清醒,且是对主题的升级:比起虚构的励志俗套故事,在平凡位置上的付出才是真实的励志闪光。 这也是作品非常聪明的一点,导演知道自己事实上不过是拍摄了又一个好莱坞式的“俗套”故事,塑造了一个“意外之下天降大任并击败邪恶的普通人“。因此,他必须将这种俗套感进行淡化处理,手段便是对“虚假造梦故事与特效手段”的有意强调,用戏中戏、特效拍摄的形式打造“虚假中的二级虚假”,甚至是以“特效奇幻大片”这样极端脱离现实的类型进行放大,由对比衬托而凸显出作品内部现实世界的“相对非虚假感”,而其中的俗套也就变成了“对经典虚构故事的现实化”,依然以“包装”的电影技巧进行“造梦”,却在对比中成为了现实里落地的“梦之成真”。 更进一步地说,这甚至是导演的“油滑世故”。它作用于“讽刺虚构造梦”的主题,也反过来为了对好莱坞孕育真正积极价值的正面表达---看似是对好莱坞的否定,实际上只否定了其最上层的浮华部分,反而肯定了中下层的切实努力,而孕育并实现他们的正是好莱坞。 结局处理中的“油滑聪明”是非常明显的。这其实是影片潜在的一种“回归现实“。从出发点而言,它当然是对梦的打破,同时也让所有人都各司其职,“安居本位”,从而维护了好莱坞的生态位秩序。这是潜在的“反批判”,是对于好莱坞现有状态的维护,甚至本片对特技演员的弘扬其实也是另一种“造梦励志”,淡化模糊了更复杂的现实情况,做了轻度娱乐化的消解,告诉你“这就是真实了”。这种潜在的“洗白”也体现在了结尾处对明星的表现上,他最终还是良心苏醒,高喊“他是我最好的特技替身”。 男女主角洗净“造梦”的负面,实现“造梦”的正面,这正象征了好莱坞的积极与消极结合之全貌,对应着行业顶层者对从业者的“利用剥削”,经纪人和明星对男女主角以“实现你的梦想”为名义的设计陷害正是对此的戏剧化放大---它是现实好莱坞里对从业者的“造梦”,是电影里造梦在现实里的虚假之真相,而男女主角展示出的能力与坚持则是好莱坞的真实磨练,是确切的“造梦”。 导演其实展现了一个不那么轻松的主题,却不想让它过于严肃与低沉,因此以娱乐化的方式做呈现,这也符合男主角等人在内心中支撑人生始终的乐观积极,这正是好莱坞给予他们的能力,是造梦电影之外的更真实的“励志主旋律”。 它的主题探讨显然不够深入,所谓的“阴谋”也很轻度。但对“电影造梦”与“现实落地”的手法设计、阶段推进,对电影化手法与经典造梦段落的表达运用,其“点子”与剧作层面的结合,方方面面都体现了导演的聪明。这些设计既完成了幽默效果,也作用于契合本片预想程度的表达。它不算“震撼人心”或“发人深省”,却显得非常灵巧。

     2 ) 生而为肯,你很强悍

    要忘掉被剧透的记忆,可能需要借助那种喝下就能看见独角兽的特殊饮料。如果没有的话,建议看完正片再继续阅读以下内容。

    不知道是不是当年的《好莱坞往事》给了大卫雷奇启发,让他想到要搞这么一个带有几分自传色彩的项目。雷奇曾是布拉德皮特长期合作的动作替身,而皮特在《好莱坞往事》里自己就演了个替身演员。在那以后,替身演员上天入地、无所不能的形象就深入人心了,毕竟连李小龙都被替身演员吊打了。有了这种铺垫,观众再看本片主角与持械悍匪打得有来有回,也不会觉得太不可思议。本片的高司令与《好莱坞往事》的皮特一样,角色设定都是替身演员,还都有一段磕了药的打戏,只不过《好莱坞往事》那一段药效完全靠皮特的演技来体现,而本片则是通过视觉特效,想让屏幕外面的观众也跟着吸两口二手的。

    在《好莱坞往事》上映的同一年,本片导演大卫雷奇交出的导演作品是《速激外传》,在日渐平庸的整个速激系列里,那部外传也算是相当难以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一部影片。这次的新片中,男主与好友在片场讨论汽车翻滚的特技怎么做时,还直接提到了“就按《速激》那样拍呗”,可见《速激》系列在武行、动作演员这个群体眼中,已经是行活儿动作戏的代表了。比《速激外传》更早一年,大卫雷奇还拍了《死侍2》,那部电影帮他打下了不小的知名度,因为片中布拉德皮特有个零点几秒的客串,许多人也是因此才知道导演和他的渊源。

    接连两部知名IP的续作和外传让导演有了拍大场面的经验,也能驾驭更多资源和片场权力了,不过那些从《极寒之城》开始关注他的影迷可能会嫌他不思进取,毕竟在去年的《惊天营救2》出来之前,《极寒之城》的楼梯打斗是这十年来最难忘的长镜头动作戏,大卫雷奇身上肩负着动作片伟大复兴的希望,同样被动作片爱好者授予这项使命的还有曾与雷奇联合执导《疾速追杀1》、其后又独立执导了该系列三部续作的查德·斯塔赫斯基。于是大卫雷奇在拍完口碑一般的《速激外传》之后,就去鼓捣更能发挥自己所长的非流水线IP新作了,这便有了前年的《子弹列车》,他跟布拉德皮特换了种方式再次合作。

    《子弹列车》给我一种杀手版《天下无贼》的感觉。这次看《特技狂人》,又让我想到刘德华近期主演的《红毯先生》。如果只看对电影圈的讽刺和批判,那《红毯先生》真的不如多学学本片。这两部电影后半段都有在片场大打出手的戏,但是本片就让人看得热血沸腾,而类似桥段在《红毯先生》里却被呈现得十分突兀。当然,宁浩想做的不止讽刺电影圈,过于旺盛的表达欲再加上不愿讨好市场的态度,导致他的新作在商业上全面溃败。其实我觉得《红毯先生》如果要重拍的话,最好是宁浩只做监制,由路阳来执导,风格上全面借鉴本片,然后把刘德华本色出演的大明星角色设置成大反派。

    因为都是关于拍摄电影的电影,所以本片和《红毯先生》也会有一些撞梗,比如本片男主回忆过去与女主的恋爱细节时,有一幕是他俩猜拳,输了的人要用糖化玻璃道具瓶敲自己的脑袋。《红毯先生》里面则是两个配角在拍戏间隙一个接一个瓶子往脑袋上砸着玩。

    也正因为本片是一部关于拍摄电影的电影,所以关于剧情的分幕以及“坏人逼近”这种剧情节拍直接从角色口中说出来,也不会显得愚蠢。当然观众不需要片中角色直接以台词提示,也能感知到剧情进展,不过借助角色之口来印证观众的感受与剧情走向预测,也是一种有趣的体验,就像是执行任务之前大家亮出手腕来对表。

    本片与《红毯先生》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体现出了创作者对人工智能的担忧和警惕,只不过这个话题现在确实也不新鲜了,去年以来就此展开讨论的影片还有很多。《红毯先生》里展现的是不怎么智能的人工智能机器人到处添乱;而本片则是让主角因为越来越发达的deep fake技术身陷困境。现实中,无论是普通人还是电影圈内的从业者,遭遇本片主角这种生死存亡的危机事件的概率并不高,但是遭遇人工智能技术的挑战还是很有可能的。我猜导演真正想表达的担忧是,将来随着deep fake技术进一步发展,那些只出一张脸的明星可能干脆连片场都不去了,全程交给替身,最后一键换脸即可。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一位故人。她当年拍《孤芳不自赏》采用尚未成熟的抠图换脸技术,创作思路还是太过超前了。

    本片的主角是瑞恩高斯林饰演的替身演员科尔特,而亚伦泰勒约翰逊则饰演那个负责露脸的大明星。亚伦泰勒约翰逊跟本片导演在《子弹列车》结缘,这次再度合作,导演却没有继续给他安排一个异父异母的黑人亲兄弟,姆巴库这个又猛又萌的生死之交被分配给了高司令。

    亚伦泰勒约翰逊最早的代表作是《海扁王》,当年演的是一个有超级英雄梦的屌丝少年,后续逐渐走上了性感男神的路子。这个戏路的转变还挺励志的,类似的还有MCU的蚁人和星爵。国内相似案例的话,大概就是万合天宜的白客和张本煜他们了。

    一开始我还以为亚伦泰勒约翰逊饰演的大明星汤姆只是又懒又憨,他与高司令的关系会类似于《鼠胆龙威》里的李连杰和张学友,结果发现我还是太天真了。本片非常适合对于“208万”群体积怨已久的国内观众,汤姆露出真面目的那一刻,让我想起了之前疯传的赵薇说“我杀过人”的视频片段。

    本片最重要的类型元素其实是爱情,其次是动作,最后是喜剧。我一直不觉得大卫雷奇对喜剧这一类型有太多的想法。此前他执导的电影里,喜剧元素最强的是《死侍2》,但那部影片有原作漫画打底,而且主演兼制片人瑞恩雷诺兹的个人风格明显盖过了导演,导演本人对笑点的最大贡献应该是凭他的面子请来了皮特,贡献了那个性价比极高的客串彩蛋。本片的搞笑程度大概跟《子弹列车》持平,笑点不算密集,而且大部分笑点都达不到让人爆笑的程度,但是也不尴尬。引发最热烈反响的一个笑点依旧是片尾某人的客串。导演是很懂利用他的人脉制造惊喜的。只不过这次客串的不再是那个谁了。我本来以为最后会有两个瑞恩同框,毕竟这两人不仅有同名之谊,而且长得也挺像,甚至他们自己都玩过这个梗。估计另一个瑞恩是在忙着《死侍与金刚狼》,分身乏术,要不然以他客串彩蛋专业户的性格,高低得过来给老搭档捧个场。

    至于动作元素,前两幕本片一直没有特别连贯、集中的动作场景,慕导演之名而来的动作片影迷可能会一度觉得有点上当受骗。那场悉尼市区+海港大桥的追车戏本来应该是第二幕的华彩段落,尤其是主角与反派站在运垃圾的金属斗上拳来脚往那一段,两人好像站在平地上一样,位置一直不动,而框柱两人的金属斗则不停旋转,对打斗中的两人在遮蔽与暴露之间不停切换,这原本应该是比较有设计感的一场打斗戏,可惜频繁切回酒吧卡拉OK场景却让观众的情绪被反复打断,耐心也被快速消磨。

    导演以牺牲上面这段动作戏连贯性为代价,强化了另外两种类型元素。女主被男主放了鸽子,最后只好带着哀怨唱完了本想唱给男主听的歌,然后先行离去。其间男主一度被疾驰的垃圾回收车拖着从酒吧窗外一闪而过,也算是以另一种方式给女主的演唱捧场了。等到男主赶来时,其他人都走了,只剩下他的好兄弟姆巴库留下来等着唱自己的金曲,结果却为了帮男主破译失踪明星汤姆的手机密码而忍痛错失演唱机会。正是因为之前频繁切换到演唱卡拉OK的场景,展现出整个剧组都对唱K这件事十分重视,此时观众才能get到姆巴库为了帮助兄弟付出了何等代价,看到他因为无法一展歌喉而流露出委屈不甘的小表情,观众才会会心一笑。

    之所以说本片的爱情片属性大于另外两个类型,关键就在于本片男主角科尔特介入事件的全部动力都是源于爱情。他在开场那次片场事故之后,已经对于特技人这个行当彻底心灰意冷。通常好莱坞大片的主角都是有一个事业上的目标驱动着他完成A故事的挑战,然后感情线作为B故事。而本片男主角对于搞事业什么的已经完全丧失了斗志,他完全是为了成全前女友的导演梦,才重操旧业。他对特技人这份工作已经产生厌倦了,但他仍然十分尊重这份工作,一旦回到片场,就立刻拿出专业精神,认真对待工作。所以如果把事业线看作A故事,那么这条故事线上,男主角是没有遭遇任何戏剧化的挑战的。因为他已经做到了行业顶尖水准,只要保持水准就好。本片的爱情线本身就是最重要的主线,是A故事。在帮助前女友追梦的过程中,男主角卷入了反派的阴谋,反派对他抱有的复杂情感才是B故事。

    如果本片是以动作片作为主要类型,那么就应该是在A故事中大打出手,在B故事中谈情说爱。本片是反过来的,所以追车戏不能抢了K歌戏的风头,甚至片中最长的长镜头都给了女主角在片场以导演身份应对各种琐事。而爱情、喜剧、动作这些标签,其实都不如“电影”这个标签重要。正如我上面提到的,本片是一部关于拍摄电影的电影。所以其他的类型元素,只有在“电影”本身作为符号彰显自己的存在时,才真的开始发挥作用。

    女主角声讨男主角突然断联的行为,用的是导演在片场传达指令的扩音器;为了泄愤,她利用导演的权力让男主反复“再来一条”,重拍着火撞墙戏,一旁外星人打扮的群演交头接耳的反应以及男主接过扩音器以后反问“这个星球的人有什么话都不会私下里讲吗”构成了影片前半段最大的笑点。影片的三大类型元素因为“拍电影”这件事而完美结合。可见片场确实是产生奇迹的地方。

    《极寒之城》那让人屏住呼吸的长镜头打戏,在本片是不要想了,因为上面已经提到了,最长的长镜头给了女主在片场指导工作的场景。本片在动作设计方面,做出的最重要特色,就是突出主角电影人的身份,用电影的方式去打赢对手。同样的,在感情方面,也要用电影的方式去打动爱人。

    与卡拉OK同步进行的那场追车戏中,男主展现出的车技与抗摔打能力,都是他在片场练出来的。而紧接着卡拉OK戏之后,男主与黑人兄弟一起去汤姆位于达令港边的豪宅找寻手机密码,结果之前追车大战那伙匪徒再度找上门来抢夺手机。男主和黑人老哥身为武行,身手都不错,不过这段打戏中最妙的一个桥段是男主用一把只能放空包弹的道具枪把敌人骗得团团转。作为宁浩的影迷,这里我又要再次cue到他的电影了。在此之前,我印象最深的拿道具枪成功化解危机的代表人物还是《心花路放》里,用道具枪逼着云南黑帮王砚辉、雷佳音、马苏唱《喜羊羊》的徐峥。面对真正的持械歹徒,想用道具枪吓退他们是不可能的,男主科尔特凭借的是自己多年演中枪炮灰磨练出的精湛演技,装死逃过一劫。

    可惜好汉敌不过人多,科尔特最终还是失手被擒,幕后黑手汤姆也终于露面了。科尔特本来以为自己参与的只是个寻人任务,最后却发现自己在寻找的其实是个杀人犯。科尔特按照制片人的要求,没有报警,偷偷地寻找汤姆,想的是赶快把他带回剧组,帮助前女友顺利完成电影的拍摄,没想到自己从一开始就被算计了。汤姆在聚会上失手杀死了接替科尔特的替身演员亨利,由于科尔特与他相貌相似,便被制片人以寻人的理由,引导去案发现场,最终被栽赃成为汤姆的替罪羊。替身演员不但要替大明星挨摔挨打,还要替他背黑锅,而且还是杀人这么一口大锅。

    至于汤姆的所谓失手杀人,其实这么说也不完全准确。他抱摔亨利的时候,未必完全没有杀心。他觉得这些替身演员都看不起自己,想要证明自己才是纯爷们儿。除了亨利以外,当年害得科尔特退出电影行业的那次摔伤,也是汤姆导致的。他对科尔特的才能既钦佩又嫉妒,但还是他的自尊心更为重要,与之相比,这些特技人的命都不值一提。而因为他这张脸具有上亿的商业价值,所以制片人会保他,资本会保他,他也就越发骄纵。

    确认保存有犯罪证据的手机已毁、科尔特对自己已无威胁之后,汤姆下令手下浇上汽油,点火烧死科尔特。这里科尔特又用了喷火特技给自己争取了逃跑时间。之后他驾驶汽艇一边躲避敌人追杀一边向爱人朱迪告白并留下遗言。这里是全片最大的泪点。科尔特说,你觉得我每次摔打完以后爬起来比个大拇指是在装模作样,其实我觉得也是,我也会疼,被摔会疼,被撞会疼,被烧会疼,但是都不如离开你那么疼。真正触动我的是前三种肉体上的疼痛。特技人真的是一群支撑起影视工业,尤其是动作片这一类型的无名英雄。

    看到男主在片中做完特技之后比出大拇指,我第一时间联想到的是《披哥》第一季张晋他们表演的那个节目《给电影人的情书》,更早之前的纪录片《龙虎武师》也对武行、动作戏特技人这一群体进行了致敬。我觉得大卫雷奇、查德·斯塔赫斯基还有《惊天营救》的山姆·哈格雷夫他们这一批武行出身的导演都有一种自己淋过雨所以要为别人撑伞的感觉。他们自己一路跌跌撞撞地走过来,见证了传统动作片受到新技术的不断冲击,却在自己终于有机会执掌导筒以后,坚持拍摄硬桥硬马的动作戏。与此同时,他们又能驾驭新技术,结合自己手上的资源,让技术为动作服务,凭借自己的经验,把动作戏拍得逼真又好看,把动作片的市场做起来,让动作演员都能继续端稳饭碗。这比起单纯缅怀动作片曾经的辉煌要有用多了。

    科尔特在敌人的追击之下,最终撞船,在爆炸中生死不明。悉尼达令港每周六晚上都会放烟花,这里男主角撞上的就是装烟花的船,所以爆炸的同时也有几朵烟花升空。只不过这一段是全片情绪的最低点,烟花不宜显得太过绚烂,只是一闪而过,甚至可能有些观众都注意不到。

    汤姆一伙将科尔特的撞船爆炸伪造成畏罪自杀,成功嫁祸给他。解决了这个心腹大患之后,就只剩下科尔特的黑人兄弟丹(姆巴库)需要对付了。一直追杀科尔特和丹的持械匪徒其实是汤姆的安保人员,他们气势汹汹地杀到片场逼问丹的下落。同一时间,科尔特也悄悄潜入片场与他的爱人朱迪导演会合。朱迪一时间没有认出打扮成外星人的科尔特,对着他一顿暴揍。开头我说本片带有导演的自传性质,其实他在片中的化身并不是男主科尔特,而是女主朱迪。看朱迪的身手,显然也没少在动作片里给女明星做打戏替身,跟现实中的大卫雷奇一样,都是打而优则导。

    科尔特被朱迪按在地上,快被活活掐死了。紧要关头,他比出了大拇指。朱迪心想,比大拇指什么意思?是提醒我看看远处蘑菇云大小吗?我前夫奥本海默就是造原子弹的,我会怕这个?……

    刚才那条作废,重来。朱迪看到科尔特比出的大拇指,立刻就认出了他。这里就是我说的,本片的主角既要用电影的方式去打赢对手,也要用电影的方式去打动爱人。科尔特和朱迪的爱情是在多年的片场共同追梦过程中培养起来的,所以这个大拇指不仅是动作演员向导演表示自己无恙的手势,也已经成了这对情侣之间的默契与暗号。

    这时幕后黑手之一的制片人盖尔也进入导演的房车,想要劝朱迪放下拍摄工作出去旅行,剩下的都交给特效团队就好,朱迪却坚持要自己把电影拍完。盖尔也不想完全撕破脸,假装不经意地打听了一句黑人老哥丹的下落,没问出结果也只好先离去。

    随后男女主角开始商量反攻的计划。前两幕没让观众看爽,第三幕会一次性补偿,而且主角一定是用电影人的方式击败反派。汤姆毕竟是朱迪正在执导的这部《金属风暴》的男一号,让他来配合拍一场飞车戏也是合情合理的请求。到时候科尔特就趁机劫持汤姆,原地摆造型地假拍改为飞驰狂飙地实拍,科尔特再逼汤姆说出真相。

    一切按照计划进行。在那场飞车戏开始之前,汤姆的戏中戏角色先是以抵抗军领袖的身份来了一段慷慨激昂的演讲。这里亚伦泰勒约翰逊凭借精湛的演技成功演出了一个成天沉迷赌博嗑药的摆烂明星应有的糟糕演技。戏中戏《金属风暴》主要的原形应该是《星球大战》,不过这里戏中戏主角演说配的音乐却很有《沙丘》的感觉,尤其是开头那两声吟唱,再配合上这部戏中戏土黄色的色调,我估计导演就是想要恶搞《沙丘》。今年截至目前我最喜欢的两部院线片正好是《沙丘2》和本片,这波属于梦幻联动、双厨狂喜了。

    科尔特负责对汤姆逼供,作为现场特技统筹的丹则负责对付汤姆的安保人员部队。他依靠爆破组炸翻了敌人的车辆,与安保人员的壮汉头目二度交手,双方体型相当,斗得难分难解,最后丹把没有吊威亚经验的壮汉头目吊到半空,成功将其制服。

    汤姆的供词被录音师成功录下。制片人盖尔掏出手枪,以性命要挟录音师交出口供。朱迪前来阻止盖尔,后者还想打感情牌,劝朱迪跟自己一起“离开这个充满有毒男子气概的环境”,这里是我认为全片最爆的爆梗,讽刺效果拉满。女权运动在过去几年风起云涌,像什么“有毒的男子气概”这类话术也被用烂了。像盖尔这种白左,一边做着资本白手套,把影视行业底层工作者不当人,一边又要借助性别叙事伪装成弱者,什么好处全都占了。什么是“有毒的男子气概”?当一个雄性动物既要维持自己的地位和面子,又不愿意或没有能力承担起相应的责任,这种偏差导致的气急败坏、歇斯底里,可以被称为有毒的男子气概,本片中汤姆因为特技人的奚落而恼羞成怒,为了证明自己是真男人结果酿成大祸,这种时候,他所想要证明的男子气概就是有毒的。而像科尔特和丹这些默默无闻的影视行业底层工作者,他们做的事情只是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为社会创造价值,这份价值里面包含他们的专业态度和从业经验,也包含他们的伤痛与血汗。他们创造的价值就是用他们的男子气概去感染观众,让观众往负责任、有担当的方向去靠近一点点。这种男子气概怎么会是有毒的?

    说白了,武德充沛的男子气概才是真正的男子气概;能被归为有毒的男子气概的,一定是缺乏武德的。片中的盖尔恰恰是依附于缺乏武德的汤姆,去打压和陷害武德充沛的科尔特。这种人怎么还有脸跟同样武德充沛的朱迪套近乎?许多人以为有着相近的生理构造,就天然的是同类。其实不是这么回事。武德充沛的人和同样武德充沛的人是同类,以专业精神投身于自己所爱事业的人和同样以专业精神投身于自己所爱事业的人是同类,而被酒色财气异化的人是另一类。

    瑞恩高斯林既是主演,也是本片的制片人之一。去年他作为男一号参演的《芭比》成为现象级电影。我觉得他参与创作的本片,可以看作是对《芭比》的注解。《芭比》的喜剧属性更重,其中的一些人物形象高度卡通化、抽象化和极端化。瑞恩高斯林等男演员在《芭比》中饰演的肯形象滑稽幼稚,大部分聪明的观众看完也就一笑置之,并没有那么容易对号入座。尽管如此,高司令还是很快就交出了这部新作品,来提醒大家,他在《芭比》里的形象只是为了逗大家开心,《芭比》或《芭比》中的角色没有必要成为任何人拿来进攻他人的武器,也没有必要成为被攻击的对象,他在本片中的角色形象才是更符合他追求的一个男性形象。

    朱迪不为盖尔的话术所动。后者终于不再伪装,开始叫嚣着《金属风暴》是属于她的电影。与亚洲电影普遍实行的导演中心制不同,好莱坞商业大片通常是制片人中心制。制片人也是一个工种,制片人跟导演一样,也是劳动者。只不过制片人更多时间是在跟钱打交道,跟钱离得更近,虽然未必就会被资本异化,但确实遭到异化的概率会更大一些。至少就本片而言,盖尔的脑回路已经完全变成资本的形状了。同样地,汤姆的工作是演员,踏踏实实演戏的演员,不管收入高低,仍然是值得尊敬的劳动者,但是像汤姆这种自己只出一张脸,脏活儿累活儿全都由别人替他干的人,显然就已经背叛了他原本的阶级。

    盖尔想要凭借“都是女人”这一层身份拉拢朱迪,结果失败了。其实盖尔真正的同类是《芭比》里面的美泰公司高层,他们想把芭比装进盒子里,而盖尔则是把汤姆给惯成了一个只会赌博嗑药、闯了祸就哭着求人来给自己擦屁股的废物,二者都是把有灵魂的人变成了没有灵魂的东西,然后想要从中榨取利润。

    片场陷入混战,盖尔趁机抢走了录下汤姆认罪口供的母带,和汤姆一起想要乘坐直升飞机逃离。科尔特在朱迪的配合之下,利用吊摄像机的悬臂成功跳上直升机,与敌人进行最后的搏斗,抢回口供,然后利用自己最擅长的摔跌特技,落回地面。经验丰富的丹早已在合适的位置张开气垫,稳稳接住了科尔特。主角团大获全胜。

    风波平息之后,朱迪的电影成功上映,广受好评。科尔特依旧做着不露脸的无名英雄,《金属风暴》的主演换成了海王杰森莫玛。起猛了,看到邓肯伊达荷成为李桑阿尔盖布了。话说他跟高司令的身材差得有点大,我怀疑给他做替身的不是科尔特而是丹。

    上面提到,截至目前,今年看的院线片我最喜欢的是《沙丘2》和本片,而如果单纯是冲着爽和燃,想找一部解压的爆米花大片,那我觉得本片的优势可能还要更大一点。估计本片在我心目中这个年度第一爽片的位置还要保留一阵,直到《死侍与金刚狼》上映。MCU还能不能起死回生就看接下来这一部了。其实我觉得MCU就算是凉透了也没什么,那个庞大的系列把太多从业者卷入其中,如今它消停了,大家正好忙点自己的项目,有种一鲸落、万物生的感觉。就像上面提到的与本片导演齐名的查德·斯塔赫斯基以及山姆·哈格雷夫,他们都与《复仇者3、4》的导演罗素兄弟合作过,尤其是山姆·哈格雷夫,跟随罗素兄弟一起脱离MCU的项目,才有机会展现自己在动作设计方面更强的野心和创意。

    刚才说的是后MCU时代,其实MCU重要缔造者在前MCU时代也有一些很有趣的作品。比如钢铁侠的饰演者小罗伯特唐尼,他有部跟《钢铁侠1》同一年上映的《热带惊雷》我就很喜欢,也是一部关于拍电影的电影。不过唐尼在片中的黑脸香肠嘴广式造型当年引来了不小的争议,要是搁现在上映,估计会被冲烂。

     3 ) 没想到ta竟然是坏人

    想不到 一开始看不出喔🦹还有男人的嫉妒心好可怕😥妆造都挺好看的 女演员们身材都在线斯哈斯哈 没想到狗狗也演得好 可爱可爱 外星人道具演的也好 最喜欢的是喝错酒后的画面表达 和独角兽🦄 精彩精彩 还有画面分割那块一样的动作也不错 总之也没什么特别特别的地方 但还是不错看 致敬那些没在荧幕前享受直接的鲜花和掌声的 没有光鲜到被粉丝追的 幕后的 辛苦的 不会被人发现的认真工作的每个人🫡

     短评

    这才是让人快乐的商业片,俊男靓女+演技派,两个要素都没有的片子活该亏大钱,哼!

    8分钟前
    • yoyo
    • 推荐

    写英文有优越感了?还是中文字典里找不到词来抒发你看了洋片后的高潮体验?

    13分钟前
    • 别人笑我疯癫
    • 还行

    Although I don't know why everyone posts in English, I also want to post a paragraph

    17分钟前
    • The always 7
    • 力荐

    特别无比cliché 最后的迷影段落拯救全片(演stuntman还必须得请stuntman蛮讽刺的)

    20分钟前
    • Glow
    • 还行

    蛮离谱的,一种浓郁的B级动作喜剧的风味,关键是这个喜剧一点都不好笑

    24分钟前
    • 崔秀彬
    • 很差

    究极折磨,动作喜剧可以拍这么难看,这是澳大利亚口音吗?天啊

    29分钟前
    • mooooon333
    • 很差

    每次神似**的配乐出来我都🤣🤣 最童话的应该是英国打工女三年变总导演吧…

    31分钟前
    • 11
    • 较差

    三星半 可能是因为在学校看的原因觉得特别有搞笑的氛围!😂😂我要给他起名叫疯狂的片场!哦吼吼笑晕了(小声:btw提前俩月免费看真不错 哈哈)我甚至觉得这个发色是ken没掉完的!

    34分钟前
    • 好吃的美国薯饼
    • 推荐

    和《阿盖尔:神秘特工》一个水平

    35分钟前
    • 凯文·史派东
    • 较差

    “Have you been crying to Taylor Swift?” “Doesn’t everybody?”

    37分钟前
    • 去烦其他人谢谢
    • 力荐

    影评区能不能别花里胡哨的写什么英文,我看不懂还得专门去翻译。海外留学工作的都给我注意点。😜

    39分钟前
    • 世界属于三体
    • 推荐

    动作片HE版《爱乐之城》《好莱坞往事》。高司令继《芭比》后又一次kenergy爆棚,性张力如《亡命驾驶》《恋恋笔记本》《耐撕侦探》三重buff叠在一起。动作含量高到惊人,开篇男主重回片场,随手就是打破吉尼斯纪录的翻车特技,接着轮番致敬十几部动作片,玩出花的场面目不暇接。看完会觉得,这部才是大卫·雷奇心底最想拍的电影吧,能看到他的那颗真心,里面是纯粹的迷影、层出不穷的创意和真挚的爱。|北影节

    41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一个没有任何身份背景的特技演员耍得雇佣兵团团转,导演要不要看看他在拍什么

    46分钟前
    • Quicksilver
    • 很差

    用灯塔国明星做头像有优越感了?还是我大美中国这么多明星网红找不到一个来抒发你内心油然而生肝肠寸断的崇拜感了?

    48分钟前
    • 希区不苛刻
    • 还行

    An action-packed, ridiculously funny, not too cheesy rom com with expected twists and a somewhat unexpected ending. Love it! A very well done blockbuster.

    50分钟前
    • sitr_zhang
    • 力荐

    可能是因为在学校看的原因觉得特别有搞笑的氛围!😂😂我要给他起名叫疯狂的片场!哦吼吼笑晕了

    54分钟前
    • 豆友Q2oVN6mzLQ
    • 推荐

    一句话总结:爱情喜剧popcorn-blockbuster+电影文化梗大乱炖。在韩国看的试映会。好久没看过这种典型的好莱坞爆米花电影,充满了macho的味道,cheesy的情节,整体看下来像是特技、动作场面的狂欢,反正我是没high起来.. 不过喜欢这种类型的观众应该还是能看的下去的。本来冲着俩主演看的,没一会儿我就在想高司令为啥会接这种片子..难道是有高难度action野心😂

    55分钟前
    • Jamie.P
    • 较差

    Fall Guy不是应该翻译成背锅侠么?说实话看星爷的“喜剧之王”能够感受到龙套演员的艰辛,看这个“特技狂人”就对替身演员毫无怜悯。本质上还是大数据催生出的好莱坞套路喜剧,该谈情的时候谈情,该动作的时候动作,爆米花一抓一大把。认真就输了...

    5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还行

    【北京电影节展映】期待较高,大失所望。本来希望特技演员和替身出身的大卫·雷奇能拍出一部剧情好看、动作拳拳到肉且能反映特技演员职业艰辛的影片。结果还是拍了个纯商业无脑爆米花电影。开场还比较扎实,自从主角被下药变high后,影片也一样走上了毫无逻辑夸张胡闹的路子。一股脑地堆砌追车、飞车(艇)、枪战、爆炸桥段,尽显浮夸穷折腾之能事。用上几首热门流行曲,再致敬几部经典电影的台词,最后再弄一出英雄美人智斗反派一勺烩。“小事闹大、大事闹炸”的反派同样把“我是蠢货”写在脑门上,只能被主角反复戏耍。动作戏和文戏的剪辑节奏也很有问题。动作戏里只有艾米莉·布朗特上阵搏斗算比较硬的。喜剧段子里也就“德普和艾梅柏”的段子戳到了笑点。哪怕放个《极寒之城》幕后动作特技演员纪录片都能比这个要好看得多吧。

    1小时前
    • 汪金卫
    • 较差

    高司令怎么也喝不到咖啡真的笑死,重度咖啡依赖者太能理解了😅 以及分屏的那一幕Emily简直闪闪发光,甚至都忘了另一半屏幕上还有高司令。。。当个解压小爽片就完啦 不要要求太高

    1小时前
    • Vera
    • 还行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