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空]播放记录
视频
提示:本线路为优质线路,可优先选择。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提示:如无法播放请看其他线路
他们的恋情一路走来都是顺其自然、按部就班,是很完整的故事……表面上关雎尔害羞、谢童低沉,内心里关雎尔隐藏的是谢童表面的性格,谢童则隐藏的是关雎尔表面的性格。能够相爱是必然的,他们都在对方身上找到了自己内心深处隐藏的东西。[1] ——邓伦
是什么让两个素不相识的人最终陷入爱河?
是相遇刹那的心动火花?还是冥冥之中早有注定?
春日萌发的心灵悸动,能否在夏季绽放芬芳?
在很大程度上,爱情的发生是一个关于偶然性与必然性的概率问题。
谢童与关雎尔的故事始于一次意外的误会碰撞。“他们因为对音乐的共鸣而相互吸引,最终走到一起。”这是许多人对二人爱情萌芽的印象。
此外,在邓伦的演绎下,谢童性格中的矛盾张力——冷峻与炙热、随性与执拗、脆弱与深沉、内敛与直白、颓废与纯真——在他的言行之间明暗浮现,令初识的关雎尔先是好奇进而倾心。
从这个视角看,他们的爱情是一场美丽的不期而遇。
除了爱好、性格与外貌上的吸引力之外,还有两样特质从更深层维持着二人关系的黏性:时机与动机。前者催发爱情的火花,后者助燃爱情的火焰。
在见到彼此之前,他们都是被困在过去的人。困住谢童的,是无法释怀的爱人之逝;困住关雎尔的,是密不透风的父母之爱。
身为乐队灵魂人物的谢童,背负着巨大的情感愧疚,创作枯竭多年,事业处于潦倒的边缘,日复一日地在维持生计与坚持理想之间消耗着才华与初心。自从林霖死后,他的青年生活就被按下暂停键,苦涩地定格在了某个由激烈争吵引发的悲恸之日。
身为爸妈掌上明珠的关雎尔,承受的则是来自妈妈全方位的关心与掌控。驯服地做了多年乖女儿,她早已厌倦了这个角色,但是一直无法理直气壮地冲破幸福家庭的温馨羁绊。被妈妈当作永远长不大的孩子,令她虽已进入职场,为人处事却一直被定格在了单纯懵懂的少女时代。
要变好、要逃离、要前行,是二人相遇之前的共同渴望、也是他们相遇之后彼此吸引的内在动机。
不同的是,谢童像是在漫无尽头的暗夜里疲惫奔跑,期待一束照亮迷途的心灵之光;而关雎尔则像是在无所遁藏的太阳下谨慎突围,期待一处属于自己的心灵花园。
当关雎尔在酒吧第一次看到谢童演唱时,她的心被歌词狠狠地击中,眼中不由涌出泪水。
“不是我想要的生活”
“我也试过放手一搏”
“只有音乐带我解脱”
歌词映照现实。谢童唱的是被困的自己,关雎尔听到了被困的自己。
在第三次见面时,目睹谢童与队友激烈争执的关雎尔,忍不住推开了酒吧走廊尽头的那扇门,走向独自舔舐伤口的他。此刻他们两个人都不知道,爱的时机正暗暗蛰伏在触发的边缘。
“谢先生。”她鼓起勇气叫道。
随着谢童的猛然抬头,时机与动机的齿轮在这一刻终于互相咬合,命运之盘就此缓缓启动,发出沉重的轧轧之声。
阳光撞进黑夜的怀里,黑夜惊叹阳光的美丽。时机作为相爱的偶然性因素功成身退,动机作为必然性因素悄然登场。
爱情中的两个人,是性格互补的更长久,还是性格相似的更长久?
相爱的人该如何相处?
夏日绽放的爱之繁花,能否在秋日结出硕果?
相较于爱的迸发,爱的维持是一个更为复杂而宏观的话题。
“两个截然不同的人走到了一起。”这是许多人的评价。在现实眼光的审视标准下,谢童与关雎尔在家庭、学历、职业、性格、经历等方面的差异巨大,根本不属于同一个世界。
如果我们把观察的镜头从表面移向内在,则会得出相反的结论。
首先,他们是内外互映的同类人。
谢童与关雎尔都是精神追求至上的人,这一点在二人对音乐的交流中得到充分体现。他们在第一次聊音乐时,谈及最多的是音乐的仪式感,享受的是音乐的“无用”之美妙。
它可以是完全无意义的,又像是一阵风。你说不出它的存在有任何经济价值,可它那么好,像穿堂风吹过夏天的皮肤,凉丝丝的在心底。
关雎尔发送的这则短信深深地触动了谢童。此时的镜头透过代表禁锢的铁丝网格,聚焦在他微微仰起的侧脸上。带着希冀的脸庞被一束阳光照亮,预示着他的音乐灵感正在被唤醒。
这个场景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他们探讨的既是音乐,也是价值观,为接下来二人的恋爱奠定了不被功利与物质浸染的纯粹基调,即:“我喜欢的是你的内在本真,而不是你的外在身份。”
谢童与关雎尔的共同之处还不止于此。
表面看起来,谢童叛逆不羁。如果认真观察,你会发现谢童是在用冷漠强硬的铠甲隔绝外界刺激,支撑脆弱的自尊。这一点在他发现关雎尔喜欢赵医生时、被她母亲在饭桌上嘲讽时、被她质问前女友自杀的秘密时均有所体现。仓皇逃离和表情凝滞都是他回避冲击的自我保护手段。
关雎尔也不总是如表面上那般羞涩自卑。在她书桌前的软木板上,除了醒目处的音乐家德沃夏克等人,出现最多的图片是“嬉皮士”先驱和“反叛”青年思想代表艾伦·金斯伯格,以及他惊世骇俗、曾被以“淫秽”罪名控告的代表作《嚎叫》。叛逆是深埋她心中的火种,给予她与庸俗抗争的力量。
所以,他们的外在,映衬的恰好是对方的内心;他们的内心,投射的恰好是对方的外在。在世俗眼光里差异巨大的两个人,本质上却是同类人,并且互为表里、互相吸引。
其次,他们也是彼此搀扶的同行人。
- 他们在对方的评价中看到更真实的自己。
听到关雎尔说“你其实挺像你们乐队的指挥的”,谢童内心深受震动。
听到谢童说“你看着像是个很无聊的好学生,但其实挺有想法的”,关雎尔收获了不可思议的惊喜。
在尚未熟悉的时候,他们的眼睛就已经先于内心,直达彼此的灵魂,回应着自己与对方“被看见”的心理诉求。
- 他们在对方的陪伴下成就更好的自己。
关雎尔既是谢童的灵感来源,也是他最忠实的听众。她毫无保留的信任、赞赏与崇拜,重新赋予了他对生活与音乐的意义感。
而谢童回馈关雎尔的,则是无条件的关注、尊重与忠诚。他会在每一次表演时大胆直白地公开表白,会毫不吝啬地赞叹她的美,会不动声色地微笑注视她的一举一动。他全然接受她的所有真实,包括怯懦、犹豫和畏缩,告诉她:“你不用跟别人一样,这样特别好。”
作为他至诚之爱的回应,关雎尔在得知谢童前女友的事情后,最终还是勇敢地选择了用温暖之爱去包容、赦免、同时也救赎了再次坠入暗黑深渊的他。
两个人的关系,可以用彼此的日月光芒来形容。他们眼里的爱人,是耀眼如太阳般的存在;他们眼里的自己,是反射太阳光芒后才得以被看见的月亮。在跌跌撞撞的成长之路上,他们互为动力、互相扶持。
这,可能就是爱情最好的模样。
爱情中的两人,如何面对人生轨迹的分歧?
是否离开必然带来关系的终结? 是否在一起才是最完美的结局?
被冬日带走的爱情之花,能否在下一个春天继续生发?
很遗憾,在剧中,这些都成为了悬而未决的问题。或者反过来想,要感谢这样开放的结局,让我们于未知中诞生了无限的想象与希望。
无论最后能不能在一起,经过这段相携走过的人生旅程,他们都蜕变为更完整、更美好、更强大的自己,这是爱情授予他们的成长勋章。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谢童仍旧会像过去一样,无条件地接受并尊重关雎尔的所有决定。他就像守卫鲜花之谷恣意盛放的骑士,即使再喜爱眼前这绚丽烂漫的景象,在离开时也绝不会摘下最美丽的花朵据为己有。因为他知道,这朵花目前并不适合漂泊,她离不开脚下的土壤。
如果最后需要用一个词来总结谢童的爱情,我会选择“成全”。
还记得在婺源时他许的心愿吗?
他的愿望,是希望关关的愿望都能实现。这是他从未改变过的爱之诺言。
以上就是我从谢童身上收获的最重要的爱情启示。
亲爱的读者,你的答案又会是什么呢?
[1]《欢乐颂2》终于来了 邓伦:谢童就是青春的标杆http://ent.163.com/17/0508/10/CJTHSDEU000380EN.html#from=relevant
在评论区看到好几个评论让我实在坐不住了,决定写这篇长评。看到某位仁兄写的帖子“三观不正?什么时候三观成为评价一部剧的标准?”还有人说这才是现实,诸如此类神言论让我着实无语。接下来让我们探讨一下什么是一部剧的三观?
首先,我特别受不了有人把此剧跟某些美剧与日剧做了一个对比,这些剧里的主角比欢乐颂主角要坏多了,做了好多坏事,为了上位害死了好多人,出轨还义正言辞等等,怎么没见到有人批评这些剧的三观?以此得出结论一部好剧评价标准并不是三观正不正。知道这里最大的问题是什么吗?是把人物三观跟一部剧要传达的三观搞混了!举个例子,说一下最近同在播出的白鹿原(谈原著)。白鹿原描写了近三代人的命运。其中人物主要分为两大阵营,保守派与革命派,而通过历史更迭,岁月变迁,以及对书中每个人物的立体刻画来表达作者的态度。作者对于保守派与革命派都是讽刺的口吻,同样持怀疑批判态度。所以我们基本可以确定作者价值取向,也是这本书的价值取向,而我们判断的依据,是口吻,是态度,不是人物本身。不能因为第一主角白嘉轩是保守派就判定本书支持保守派,也不能因为书中着重描写了鹿子霖这种“小人嘴脸”的人,就认为作者对这样人,这样三观持赞赏态度。我也是一个爱看美剧日剧的人,美剧里的人不论是主角还是配角人物本身都会存在些“道德污点”。例如出卖朋友,出轨等等,然而丝毫不会影响我对他们的喜爱,因为他们立体而真实,最主要一点:他们有魅力。你能明显感觉到编剧或导演在说:没错,他就是这样的人,他有缺陷,他不完美,他做不到成为一个好人,但他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对于这种电视剧难道你最终能得出导演的价值取向是出轨没有错,出卖朋友没有错??exm?你是不是在作品解读上有问题?
还看到有人拿沉默的羔羊说事。没错,汉尼拔吃人,没错,观众都爱他。可是谁告诉你这部电影是在说吃人没错,吃人是一种正确行为?吃人只是他身上的部分设定,与本片的价值取向没有一点关系!
反观一下这部片,安迪和曲筱绡代表一个阶级,邱莹莹关雎尔樊胜美代表另外一个阶级。这部剧里我只看到了对白富美的各种赞美式的刻画,富人聪明,美貌,有好多追求者。穷人愚笨,平凡,爱情道路上总是受挫。为什么穷人就一定愚笨?为什么穷人总要受伤?请问这有必然性吗?所以从这些设定就可以看出来作者有自己主观上的对白富美的偏好。本剧极力刻画曲筱绡的鬼马机灵,然而她每次是怎么解决各种难题的呢?打电话给姚斌,打电话给安迪。。。仅此而已,这种靠本身资源而非资质得来的成功凭什么值得有优越感?凭什么让她瞧不起邱莹莹和关雎尔的业务能力?邱莹莹和关雎尔的努力在作者眼中不值一提,曲筱绡的开挂却被刻画成聪慧过人,还有安迪,出场为了证明她华尔街精英的身份安排的那几句蹩脚英语,真是醉了,让我想起那个笑话。
编剧如果高级点可以让这成为习惯,然而。。。编剧最终给我们的即视感是在装逼。实在是不高明。从这些其实我们已经能看出作者的态度了,所以不要洗白说这是现实。这他妈一点都不现实,一个留学生英语那么烂一点都不现实,一个“聪明人”只知道靠别人援助来办好一件事一点都不现实,一个精英一句不高明的话明明可以说中文却非要选择小学生都能说出来的英语句子这一点都不现实!然后求求你们也不要用一些美剧日剧电影来对比说三观不正没关系了,说到的都是我爱的,我心在滴血,就想问一句,凭什么说人家影片本身传达的三观不正?不说别的,有一个日剧人物三观都不正,人家就叫《人渣的本愿》,有本事你也叫啊!叫什么欢乐颂?!
说白了,作者的功力不够and三观确实也不正。白富美因为家境,见识广,学识渊博,本身业务能力强吸引优秀的男士追求(但也不可能是一大堆,毕竟对于优秀的男士来讲身边的白富美也不少,不缺你一个)这是现实。但白富美见识是那种自以为的广(此片真没看出广),学识一般(英语学成那样不能算好吧),本身业务能力也就那样(包括安迪,也只属于编剧告诉你强,不管就是强这种),这种白富美在白富美中算残次品好吧?这也就忍了,关键像曲筱绡性格还差。。。那我就想知道,作者,你告诉我,都这样了,赵医生为什么不是因为钱和她在一起的?到这里你还能跟我说你这部剧传达的价值观没问题?既然不是因为钱,那说实话,刨除钱的因素,关雎尔还真不比曲筱绡差。凭什么否定关雎尔的努力而去用各种找关系的业务能力来证明曲筱绡的聪慧?“小关?完全努力错地方!”那我请问曲大小姐,你哪里努力了吗?打个电话累着你了是吗?
其实否定这部剧的三观不是说让大家不要喜欢“三观不正”的人。魅力其实和三观关系不大,一个人物可以恶,可以坏,但他或优雅无比,或真实不做作,总之,他性感又迷人,我们才会爱上他。但一部剧作者如果试图传达的三观有问题,着实是一件令人恶心的事,因为每个人在用作品传达些什么的时候,都有一个潜在意识,那就是他认为自己的想法是对的。一个错的人却要偏执的以为自己是对的,并且还试图用载体承载来教育世人,引起共鸣,你说恶不恶心?所以书写的人物可以三观不正,但一个作品本身不能三观不正。
什么是三观没问题?“我承认我是个婊子但老娘就是酷”什么是三观有问题?“我抽烟喝酒纹身,但我知道我是个好女孩!”欢乐颂明显属于后者。
另外再说一点。一个小说也好电视剧电影也罢,高级和低级的区别在于,第一种刻画人物善恶尽显,多面立体,人性复杂且丰满,真真实实存在着,不过誉也不过贬,不骄傲也不卑微。其实这无关三观,我就是要告诉你,我并不为了证明什么,我也不认为自己是个好人,但我就是有魅力。第二种刻画人物片面且脸谱化,我通过我的价值观赋予他外貌,学识,智商等等各种设定,利用表达他是对的,他获得了成功从而嘲笑那些碰了一鼻子灰的立场身份有别于他的人:早告诉你要听我话了来向你们证明:世界就是我说的这样,你看,我说的是对的吧?
那我认为你不但三观不正,你还蠢。
欢乐颂2是不弃不行了。 屏幕上的时装剧越来越少了,最大的问题,失真。玄幻剧和古装剧,世界观都是编剧自己捏的,红口白牙说什么是什么,但时装剧不行。里面的主人公们每天的生活背景和戏剧矛盾,我们每个观众都生活其中,编剧得小心翼翼地讲故事,否则一个不小心就会被观众抓住小辫子。吃力还不讨好,要么踩了过审的红线,要么不痛不痒地湮没于浩如烟海的剧集。 所以欢乐颂1真的很难得。它走的就是《上海女子图鉴》的路子。五个女生分别代表金领精英,富二代,小白菜,乖乖女和傻白甜,它把这五种人设拉在同一个剧里,然后用细节和际遇展示出我们每天都在体会的生活状态和阶级差距,彻底抛弃了以往都市剧里职业背景模糊,生活水平失真的人物安排。 第一季成功的关键,是抓住了“她们谋生亦谋爱”的主线索。倒回去看绝大多数成功的都市剧,爱情归宿和职业发展,都是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想一想《欲望都市》《东京女子图鉴》《老友记》甚至职业剧《杜拉拉升职记》《实习医生格蕾》,无一例外。 回想一下欢乐颂第一季,五个女生,除了感情生活以外,有几乎一半的戏份,给了她们的职场,细细地讲她们怎么谋生。这两者的集合,让年轻观众觉得超有共鸣。 安迪:CFO领导身份不服众,被网络暴力诬蔑为小三关系户;对中年男下属要求严格,对方长期加班以至深度昏迷。 曲筱绡:富二代不学无术,空降副总干不来,申请去小公司,一个项目一个项目啃下来。 邱莹莹:职场恋爱遭遇渣男,处理不当导致被骗了感情又丢了工作。后来一门心思开网店,整颗心只想着怎么多卖点咖啡。 樊胜美:多年来小心翼翼,明明是个人精却混成了办公室老油条。痛定思痛,决定改行重来。 关雎尔:怎么做一个合格的员工通过试用期,在同事的流言中怎么站队,年终的述职报告怎么写。 等等等等。 不要小看这一半职场份,欢乐颂之所以是欢乐颂,因为它真实。而欢乐颂之所以真实,是因为它有一半内容在讲谋生。爱情里的面包,不是你有多少钱,我有多少钱,而是你怎么在这个城市里活下来,我怎么在这个城市里活下来。回忆一下第一季的剧情,很明显可以发现谋生的方式和质量,决定了每个人的状态和思维,又进一步影响到她们的吸引对象和吸引能力。奇点绝对不会和邱莹莹恋爱,哪怕邱莹莹年轻可爱。他只在电梯里和她聊了一会天,就得出“小姑娘资质这么差,要怎么教啊”这样的结论。整个22层唯一可以和他以对等身份和视野出现的,只有安迪。 然而,第二季目前播到40集。几乎没有任何职场相关的正经剧情,都是飘在天上的感情线。 原本的好汤里,一半已经被抽走了。 那肯定还有一半要灌进来的。第一季的最大爆点是末尾处樊胜美的家事。猜测这影响了片方对第二季剧情的取舍,顶替职场戏被换进来的另一半剧情,编剧选择了家(父)庭(母)伦(干)理(涉)。 这就是个灾难,我以为自己在看金星主持的《中国式相亲》。剧情进行到目前为止,一半以上的戏剧矛盾,都是靠原生家庭的父母在推动,显示出强烈的八点档婆妈戏倾向。 回忆一下,没有任何人的感情生活,没有受到来自原生家庭的强烈抵触。 我们来看: 安迪线:安迪有一个消失了31年,突然跑出来狂刷存在感,用遗产秀父爱的爹。包奕凡有一个抓马到极限的妈,不分青红皂白诬陷安迪是她亲爹的小三(小三专业户安迪???),带着儿子的前女友去抓自己老公的奸(什么鬼啊这是),得知安迪家族有有遗传病疯狂阻婚(我觉得精神病比较严重的是她自己) 樊胜美线:王柏川的妈亲自出来给儿子怒斩情丝。(一个上海首付都拿不出来的小户人家凭什么说出豪门专用语“你开什么条件能离开我儿子?”) 邱莹莹线:男朋友是个处女癖也就罢了,男朋友的妈居然亲口说出邱莹莹一个非处女是“干出不要脸的事 ”,而另一边,一个如假包换的处女刚刚险些把她儿子打成残疾。 关雎尔:大量相亲不说了,甚至把女儿推给舒展这种衣冠败类。就谢童的不红歌手身份,接下来的家庭阻力戏份已锁定。 曲筱绡:曲筱绡当然又一次幸运地摊上赵医生这个挑不出错的女婿。 OMG!我这是在看欢乐颂五美谈恋爱,还是在看她们的老父老母们谈恋爱??? 很多人说,这就是现实啊。可是,这真的是现实吗?或者说,这应该是当今的现实吗? 首先,这些父母们无一例外地对自己的孩子的真实生活缺乏了解。包奕凡的妈妈居然觉得阅女无数,骚到骨子里的包奕凡“没什么感情经历”(大!笑!话!)。关雎尔的妈妈更是没体验过一线城市白领的生活,责任心极强,眼光极差。 其次,这些父母们全都是控制狂,有一半以上把自己的孩子当成可以控制的儿(财)童(产),而非成年人。并推托为“这都是爱啊!”如果把他们的经典台词都拿出来,我们应该可以梳理出一个父母皆祸害语录大全了。 “你是我孩子,妈妈不操这个心,谁操心?”(呃,你孩子就不能亲自操心了?) “我们应家要的是能走一辈子的媳妇,不是随便被一个包包,甜言蜜语哄一哄就经不起诱惑的坏女孩”(刚刚把你儿子打成重伤的才是个经得起诱惑的好女孩呢!) “她一个女孩子在上海想要立足,她得靠过多少男人啊!”(Excuse me???我广大的上海女白领朋友们也想知道自己都靠了哪些男人……) 最最重要的是,我们几乎可以想到后续的发展。理想一点的,父母们经过了各种是是非非,终于接纳了自己孩子们的男女朋友。现实一点的,大家最后被拆散了。 但是,但是,就算父母接受了,这个事情的大前提就是不对的。成年人的恋爱,父母真的应该有这么大的决定权吗? 早期风靡的琼瑶剧的一大特点就是,父母的戏份特别多,家庭的意见特别重。后来的社会风潮是,经济发展迅速,伴随着高速的城市化浪潮,年轻人出来工作,可以迅速地获得一个大城市人的身份,并获得甩开自己二三线城市父辈的成就,恋爱的自主权空前得高。 现在经济的发展速度虽然回落了,但不要忘了,我们是看着美剧长大的一代人啊。想想老友记里面,六个年轻人在纽约生活得多么自由。他们的父母是如何地尊重自己孩子们的婚姻选择(Ross可是结了三次婚,Rachel一出场就是逃婚,Joey到了最后也没有稳定的感情……) 本身就建立在一个不被年轻人所认同的前提上,编剧为了让剧情更“给力”,拼了命地让几乎每一个父母都蛮横和狗血。这样的剧,本身就撒发着一种陈腐的气息,臭不可闻。这样的欢乐颂2,怎么能好看呢? 结尾想要再说说几个人。 安迪就是个“假人”,她的人设不成立,不让人信服。 说实话,欢乐颂2要是有那个闲心给樊胜美全家开微博,能不能好好打磨一下剧本,至少搞清楚一个搞并购的CFO每天的工作到底该干啥。每次安迪往公司一坐,下属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递上一份打印的文件:“何总您好,这是红星的收购方案书,请您过目。”这并购真真是极好做的,就是把一份文件改上一整年。 真实世界的高管要承受多大的压力,如果敢于像安迪这样,天天处理22楼杂事,天天为自己的身世情绪崩溃,下面哪些等着上位的人早把她生吞活剥了。另外,CFO是一个管理岗位而不是单纯的技术岗位。天生不善交际,冷冰冰的人,很难做好管理岗位。建议以后还是给这些天才安在IT极客或者物理学家一类,真的纯靠头脑的位子上吧。 身边的人对曲筱绡的评价则陷入两极。 我猜想按照五美最初的人设,安迪和曲筱绡是矛盾解决者的存在。安迪代表book smart,就是书本智慧,曲筱绡代表street smart,就是市井智慧。2202的三个女屌丝一筹莫展的矛盾,就打算靠这两位通天女菩萨的本事解决了。而2202的三位提供给安曲两人“友谊和温暖”,所以强行让安迪是孤儿,让曲筱绡的富二代朋友们极度脸谱化。 在第一季的结尾,五人在樊胜美父母家勇斗讹钱的无赖的一幕,这种分工最明显。樊邱关一筹莫展,安迪用背下全篇药方和编号,并指出逻辑漏洞唬住对方,曲筱绡作势要把樊胜美爸的瘫痪赖在他们头上,才把他们全都吓跑。一个书本智慧,一个市井智慧,没毛病。 曲筱绡确实让人讨厌,但我身边的朋友都读过书,一部分人不喜欢她,是因为她做事没有分寸和常理,不断打破本该存在的尊重的界限。但这个界限是文明人定的,曲筱绡不是文明人,所以她可以打破界限,我们也理所当然的对不按我们的常理出牌的人,心存厌恶。 而我另外一部分朋友(通常年纪大一点)爱曲筱绡爱到死,他们依靠自己的书本智慧勇闯社会多年以后,发现他们的瓶颈就在于缺少曲筱绡那种“我最自私我最大,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我双标而且良心不会痛,只要对我有好处又整不死人的事,我都干得出来,我的世界里没有逆来顺受,是我的我要,不是我的我也要。本事重要,展示更重要,展示重要,靠山更重要”的这种野蛮生存哲学。所以他们和赵医生一样,放不下读书人的最后那点斯文去做一个曲筱绡,但是同时觉得曲筱绡的这种“野”太带劲了。 还有应勤这个人物的描述,表现出编剧的鸡贼。既想挑战“处女情结”这样的热点话题,又怕真的得罪了直男癌的那部分观众,刻意讲述典型事件,不选取典型案例。现实中处女情节的人那么多,99.9%都不是应勤这种我要求你处女,同时我也守贞的“君子”,而是“男人性经验越多说明越抢手,女人性经验越多越不值钱”这样的直男癌。想要讲处女情结,却又故意选择一个极端个例把水搅浑,然后又让邱莹莹反复自责自己不是处女,仿佛她失足了似的,做出了极差的示范。 作为一个上过春晚的国民剧,欢乐颂从“她们谋生亦谋爱”硬生生变成“父母皆祸害”,我妈看完第一季对我说:“原来你们在大城市的生活是这样的。”我很欣慰。希望我妈看完第二季后不会对我说:“原来我对你管得还远远不够啊!”那我得劈了电视。 我生活已经够忙的了,希望《欢乐颂2》别再给我添乱了。 ——————————本文原载于我的公众号肖恩恩恩恩肖的瓜子社(Sean_lalala),欢迎关注
现象级大热剧《人民的名义》刚播完,《欢乐颂2》马上接过了接力棒。
在去年,《欢乐颂》同样是一部引起了广泛讨论的作品。所以借着前作的影响力,《欢乐颂2》刚刚播出就吸引了不少目光。
只不过,豆瓣评分却比前作低出一大截。
看了眼评论区,很多人给差评的理由都是认为该剧“三观不正”:
“导演借曲妖精表现了我有钱所以我高高在上“悲天悯人”得俯视你们同情你们插手你们的生活。”
“请问导演,你抬高富人,贬低穷人的生活方式什么时候停止。”
其实关于《欢乐颂》三观不正的争议,早在去年第一季播出时就发生过。
《欢乐颂》讲述了居住在欢乐颂小区22楼中五个女孩的故事,这五个女孩有着各自不同的出身背景,分别对应了社会上不同阶层的女性。
其中争议最大的曲筱绡,她的身份就是一名富二代,颜好、有钱、有男人,能力又强,就连剧中的樊胜美、邱莹莹对她都有几分嫉妒,更别说观众了。
曲筱绡当然有自身的缺点,她虽然对事情看得清,但有时候太毒舌,又喜欢插手别人的感情生活,因此给人一种趾高气昂的印象。
不过作为创业者,曲筱绡也有她的优点。在第一部,是她教育邱莹莹利用周末努力工作;在第二部,她过年的时候又拉上王柏川一起谈外贸生意。
有人说导演在用曲筱绡这个角色美化富二代,大海觉得这只是反映了我们这个社会的真实。败家子形象的富二代在《欢乐颂》中并没有缺席,曲连杰就是个例子。不过在现实中,谁也不能否认那种家庭条件好,自身又努力的有钱人存在。
欢乐颂五美中,安迪和曲筱绡都属于富人阶层;樊胜美、邱莹莹、关雎尔则是工薪阶层的普通人。
其中家境最不好的要属樊胜美。
刚出场时,樊胜美是爱慕虚荣的拜金女,嫌弃追求者王柏川没车没房,对富二代曲连杰眉来眼去。随着剧情发展,观众得知她有个败家的大哥和重男轻女的父母,家人像吸血鬼一样榨干她的积蓄,也就造成了她拜金、虚荣的性格。
面对生活的重压,樊胜美哭过、抗争过,但亲情的纽带始终让她无法挣脱束缚,让她像其他女孩一样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爱情,最终只能认命。
于是有人哀叹,《欢乐颂》是在宣扬、鼓吹阶级固化。
同样的论调,在《人民的名义》播出时也曾出现过,但两部剧的待遇截然不同。
《人民的名义》讲述的是政治高层的权力角逐,离普通人的生活比较遥远,农民的孩子能不能当上大官,对观众来说并没有切身之痛。而《欢乐颂》讲述的是普通青年的都市生活,如果电视剧告诉你,普通人这辈子就这样了,肯定更容易刺痛观众敏感的神经。
说到底,还是《欢乐颂》刺痛了不少人的玻璃心。作为普通人,部分观众看不惯曲筱绡那种出身好、家境好、男友帅、爱嘚瑟的富二代,而且这个富二代还比自己努力。
不过奇怪的是,同样的词几乎完全可以放在“国民老公”王思聪身上。王思聪也很毒舌,也很嘚瑟,并且更有钱、妞更多,为什么他微博底下全是叫“老公”的?
我甚至怀疑,骂曲筱绡的和捧王思聪的就是同一批人。
谁也无法否认阶级固化的存在,所以错的不是《欢乐颂》展现的真实,而是观众在面对这种真实的鸵鸟心态。
阶级固化是整个社会的错,而有人却把过错怪罪到编剧头上。如果一部剧也要上纲上线到端正三观、教育观众的地步,那我们干脆回到样板戏时代好不好?
作为续集,《欢乐颂2》还将面临更多的争议,其中就包括邱莹莹和关雎尔这两个角色。
在第一季完结时,就有原著党透露,续集中邱莹莹和应勤的感情线并不顺利。邱莹莹曾经和前男友“白渣男”同居过一段时间,因此被应勤嫌弃不是处女。
在女权主义已经成为一种“政治正确”的互联网,这样敏感的剧情走向,已经可以想象《欢乐颂2》会遭到多少骂声。
而在第一部中以“乖乖女”形象示人的关雎尔,目睹暗恋对象赵医生被曲妖精拐跑后,性格开始黑化。据说在接下来的剧情里,关雎尔将会摘下眼镜,浓妆艳抹,与曲筱绡针锋相对,还会爱上摇滚青年谢滨。
温柔善良的小白兔在情场只能任人宰割,化身心机重重的腹黑女才能得到真爱,编剧传递的这种价值观,恐怕也会遭到不少人的抨击。
但人都是多面的,“经济适用男”可能是“直男癌”,“乖乖女”也会变成“心机婊”,这种转变恰恰体现了角色的饱满,也说明了人的复杂,因为现实中本来就没有“圣人”。
如果非要用“三观正”来衡量一部影视作品的质量,那我觉得大家都应该看看《雷锋的故事》。
无私奉献、勤俭节约、助人为乐......妥妥的三观正啊,不明白为什么会有91.2%的人给一星。
而那些评价很高的国外影视剧,往往把“毁三观”当做剧情最大的亮点。
例如5月底即将更新第五季的《纸牌屋》,主角安德伍德夫妇为获取权力不择手段,策划了无数政治阴谋,最终坐上总统宝座。
在夫妻感情上,安德伍德夫妇也是面和心不和。安德伍德出轨女记者,夫人克莱尔出轨男作家,甚至还对彼此的出轨形成默契,组建了“三人家庭”。
但就是这样一部三观奇歪的美剧,前四季的评分都在9分左右。
英剧中也不乏颠覆三观的作品。
《伦敦生活》是去年播出的英剧,主人公Fleabag的生活浑浑噩噩,她和继母的关系糟糕,对感情三心二意。她对懦弱男友呼之即来挥之即去,又背着男友发展了几个炮友。她还勾引了最好闺蜜的男朋友,导致闺蜜在得知真相后情绪失控,冲上马路遭遇车祸身亡。
主人公Fleabag就是典型的“渣女”,然而这部剧在豆瓣8.7分,三万多人评价。
日剧就更不用说了,岛国人民一向以大尺度著称。“不伦人妻”不仅是“岛国动作片”的经典题材,还被拍成电视剧《昼颜》,搬上了富士电视台的晚间档。这部三观尽毁的日剧在豆瓣获得8.6分,七万多人评价。
说这部剧三观尽毁,是因为《昼颜》中家庭主妇对于出轨表现的心安理得。她们认为,如果不是出轨后内心对老公有所亏欠,又怎么会心甘情愿的替他洗内裤呢?
同样是三观不正,为何不见卫道士们挥舞着道德的大棒,给这些剧刷差评呢?
国内网友对于国产剧和国外剧的区别对待,是否也是一种“双标”?
大海承认,《欢乐颂2》作为一部续集作品,又换了导演,水准很可能会达不到第一季的高度。
并且,续集作品还有一个很尴尬的问题,就是看过前作的人不一定会看续集,但没看过前作的人,由于剧情衔接不上,补剧时间成本太高,几乎不可能成为新的观众。
还是以《纸牌屋》为例,第一季在豆瓣有11万人标记,第二季6.3万人,第三季3.3万人,到第四季就只剩2.9万人了。
所以《欢乐颂2》注定无法重现第一季的辉煌。
但是,因为“三观不正”这样的理由,去给一部剧刷差评,这绝对是观众不理智的体现。
你可以吐槽前两集“一言不合就尬唱”的bgm,也可以吐槽无处不在的广告植入。但“三观”这种东西,本来就是见仁见智的话题,正与不正,什么是标准?
国内编剧们面临的条条框框已经够多了,我们总吐槽“建国后动物不许成精”、“国产恐怖片不能有鬼”,如果再加上一条“三观不正不予通过”,那我们以后还能看什么?
更新:所谓三观,我在上面就说过“三观”没有符合普世的一套标准,是见仁见智的话题。这里补充一下,比如某教不吃猪肉、女人不穿短裙就是三观正;某爱动物人士打砸饭馆、屠宰场就是三观正。不同立场、信仰的个体和群体的三观是不一样的,甚至截然相反,“三观正”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当你觉得某个作品三观不正的时候,也许对于别人恰恰是三观正,三观不应该作为一部剧好坏的评判标准,因为这个标准太主观。
最最最喜欢安迪和小包总了,太喜欢看两人互动了,终于等到要开播啦。好希望一天多播几集。以及对正午的剧一向充满自信,必定高质量,真精彩。
还是喜欢魏魏多过什么包总。剧情其实很牵强。尤其是结尾部分。
上一季是发现大家都不是什么坏人,这一季发现大家都不是什么好人。
一言不合就唱歌
剧情+人设+演员没有一个讨喜的闹心剧
中国的时装剧也就这样了。立意,剧情,人设,都比欧美日韩同类女性剧落后几个时代。假大空糖衣包裹着糟烂落后的价值观。
尴尬颂!22楼五个女的这么吵,怎么没有物业过来管管!
给奇点道个歉,包总比你猥琐多了…
质量下降的吓人,两集时间简直就是一MV大联播,看的尴尬癌都要晚期了。 @2017-05-11 21:56:05
樊胜美的苦恼:“家里负担重,男盆友买不起房。”邱莹莹的苦恼:“好不容易找到有房的男盆友,却嫌弃我不是处女,我自卑。“关关的苦恼:“我爱的人不爱我。”曲妖精的苦恼:“我爸有钱,但除了给我还要给我哥,不开心。”安迪的苦恼:“突然有一大笔遗产要继承,好苦恼。”#如何衬托玛丽苏#
大家好,我叫玛丽苏·安迪,我的身世是这个帝国最大的秘密……
终于开播啦!等了好久啊!下饭剧有着落了,最喜欢蒋欣这条线,希望剧情给力,别灌水啊~
头两集怎么这么MV啊!BGM什么鬼!想看关雎尔和摇滚小男友这条线啊!小包总攻略安迪的套路也是很不要face了hhhh 爱情是需要勇敢一点,去打破安全距离的。
喜欢第一部里都市年轻姑娘们的故事。追完了阿耐#的三部小说。第二部终于开播了,看了开头忍不住吐槽。安迪和小包总的戏真是不忍直视啊。两位中年男女一本正经地做作调情。一个油滑,一个矫情,简直看得尴尬癌都犯了。如此硬撩,感情基础是什么?
安迪的线一点也不想看,偏偏她还戏份最多。她应该当五美里戏份最少的配角,高高在上,供人瞻仰,偶尔出现。关关莹莹樊姐可以当第一女主。这样才适应观众的需求。说实话刘涛的戏份她的感情我全get不到,只觉得尴尬无聊,一直快进,没想到一集就剩不下多少了。
关关和谢童适合单拉出去拍一部偶像剧,以免影响了其他几个人的狗血生活。
刘涛演技太尴尬了,颧骨太高了,声音各种喘,啊啊啊叫得无比做作。片中歌曲也太多了吧,完全不入戏。
首集零分。人物都像从挂历里走出来一样,挤眉弄眼装模作样。
恕我直言,小包举手投足,像个鸭,一点也没有男子汉气概。两个加起来七十岁,还玩偶像剧的戏码,简直不像成年人谈情。死缠烂打在奇点那儿就是猥琐,到了包总这里就是骚包撩情,不要太双标,就因为奇点没有包总帅?可我觉得祖峰老师更加温和有魅力。
不得不承认王凯的赵医生那宠溺的眼神有点太迷人。。。ps看个剧批判三观都什么毛病?三观只有合不合没有绝对正不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