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前位置:首页 欧美剧 扪心问诊第二季

    扪心问诊第二季

    评分:
    0.0很差

    分类:欧美剧美国2009

    主演:加布里埃尔·伯恩,霍普·戴维斯,麦克·道尔,格林·特鲁曼,黛安·韦斯特,艾丽森·皮尔 

    导演:Paris Barclay 

    猜你喜欢

    • 第22集完结

      人人都恨克里斯 第四季

    • 全8集

      名校风暴第二季

    • 完结

      联邦调查局:通缉要犯第一季

    • 全8集

      名校风暴第三季

    • 完结

      联邦调查局:通缉要犯第二季

    • 修正完结

      无耻之徒第一季

    • 完结

      名校风暴第五季

    • 更新至22集

      医院革命第四季

     剧照

    扪心问诊第二季 剧照 NO.1扪心问诊第二季 剧照 NO.2扪心问诊第二季 剧照 NO.3扪心问诊第二季 剧照 NO.4扪心问诊第二季 剧照 NO.5扪心问诊第二季 剧照 NO.6扪心问诊第二季 剧照 NO.16扪心问诊第二季 剧照 NO.17扪心问诊第二季 剧照 NO.18扪心问诊第二季 剧照 NO.19扪心问诊第二季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第二季又开始了。我们了解到Paul和Kate离婚了,并且搬到了布鲁克林,重新开诊,并且还会在周末回去看看自己的孩子们,并拜访自己的导师/好友/心理医生Gina。另外,上一季死去的Alex的父亲也找上了门,送上了诉讼文书,要告Paul执业失误导致了Alex的死。而与此同时,我们还看到了四个新的病人:Mia:Paul以前的病人、现在的代表律师;April:不愿为心理问题求助的建筑系女大学生;Olivier:婚姻不幸家庭的牺牲品;Walter:失眠的家族企业CEO。新的病人,新的故事,新的时间,希望大家能继续支持。

     长篇影评

     1 ) 看清父母的局限,是我们变好的开始...|从心理学解读米娅与父亲的关系

    01

    米娅是《扪心问诊》第二季的一位来访者,40岁,单身,是一位成功的律师。

    她与爸爸的关系非常好。

    只要一接到爸爸的电话,哪怕是在会见客户,她都会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去陪爸爸聊天。

    在米娅的感知里,爸爸是世界上最爱她的人。

    在她小时候,爸爸经营着一家小商店,每天早出晚归。

    她每天上学都会提前出门,经过爸爸的小店,然后爸爸会给她一个大大的微笑,为她泡上一杯牛奶。

    有一天早上,店里突然冲进来一个拿枪的劫匪。

    他用枪指着爸爸的头,命令爸爸把钱全部交出来。

    但爸爸丝毫没有妥协,并冲劫匪回应道:“我已经报警了,警察马上就要来了。”

    那一刻,在米娅眼里,爸爸就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

    后来,劫匪把抢指向了米娅,继续威胁道:“再不给钱,你女儿的命就没了。”

    爸爸顿时慌了,立刻打开抽屉,把所有的钱都给了劫匪。

    劫匪离开以后,爸爸抱着米娅痛哭了一场,并跟米娅做了一个约定:“这是个秘密,不能告诉妈妈。”

    因为一旦妈妈知道了,肯定会训斥爸爸和米娅。

    怀揣着这个共同的秘密,父女两人的关系变得越来越亲密。

    从而给米娅形成一种感觉:

    我“取代”了妈妈,成为了爸爸心中最重要的人。

    与此同时,她与妈妈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

    02

    随着米娅慢慢长大,她开始与不同的男性交往,但却没有一段恋情能最终修成正果。

    为什么会这样呢?

    因为她交往的每一个男友,都是有妇之夫。

    无一例外的,男方一开始都会信誓旦旦地向她许下诺言:“我一定会跟妻子离婚,然后跟你结婚。”

    但在秘密交往一段时间以后,男方都会找到各种借口,把她甩开。

    在这样周而复始的恋爱模式之下,40岁的米娅至今没有成家。

    最初米娅走进保罗的咨询室,是因为她内心非常渴望一个安定的家。

    随着治疗的展开,保罗开始引导米娅去探索她一贯的恋爱模式。

    为什么她总是找有妇之夫,而不是找正常的单身男性来交往?

    在一次次抽丝剥茧的谈话治疗中,保罗慢慢解开了米娅潜意识里的牵引。

    这一切,均与她和父亲之间的关系有关。

    在成长的过程中,米娅成功地“打败”了妈妈,成为了那个与父亲分享各种秘密的、最重要的女人。

    在潜意识的指引下,她不断地在恋爱关系中复制她与父母的关系。

    通过与有妇之夫秘密交往,来“打败”对方的妻子,并成为对方最重要的女人。

    03

    然而,仅仅是理性层面的分析,并不足以让米娅心甘情愿地接受这个解释。

    她不断地使用各种防御机制,去攻击保罗,去否认事实的真相。

    直到有一天,她罕见地生病了,在家足足躺了一个星期。

    期间,她的妈妈专程跑过来看望她,并陪伴她,但她的爸爸却始终没有露面。

    米娅主动与妈妈聊起小时候的事情,并质问妈妈:“为什么在我小的时候,你没有像爸爸那样陪伴我,爱我?”

    妈妈向她解释道:“因为我刚生下你的时候,就得了产后抑郁症,根本没办法照顾你,所以只能把你托付给爸爸照顾。后来等我从抑郁走出来的时候,你与爸爸的关系已经变得非常亲密了,使得我根本没有办法去接近你们。”

    尽管妈妈说的是事实,但米娅依然无法接受,也无法原谅那个没有好好爱过自己的妈妈。

    她再一次来到保罗的咨询室。

    在谈话中,保罗耐心地引导米娅看清一个眼前的事实:

    米娅病了整整一个星期,妈妈来了,爸爸却没有来。

    这与米娅的认知“爸爸是最爱我的人,妈妈一点也不爱我”是相互矛盾的。

    再回溯到妈妈当初生下米娅得抑郁症的时候,爸爸其实也是同样的态度——任由妻子躺在床上自生自灭,不去探望。

    后来,米娅去找爸爸当面澄清这个问题,爸爸顿时恼羞成怒,并大声指责米娅一直都是个脾气怪异,很难伺候的女人。

    当设身处地地体验到妈妈当初的孤独与无助以后,米娅终于理解了妈妈的身不由己,并接受了爸爸原来并不是一个完美父亲的事实

    04

    每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渴望父母的爱与陪伴;而每一个父母,却又有各自的无奈与局限。

    那些从小缺爱的孩子,常常会不自觉地放大成长过程中的某个被爱的瞬间,并把那个曾经给过她一点点温暖的人过度理想化,就像米娅与她爸爸的关系一样。

    但另一方面,她可能也会不自觉地放大那些不被爱的瞬间,并把某些人阻挡在关系之外,就像米娅与她妈妈的关系一样。

    当我们真正长大的时候,再度回顾我们的成长历程,再度审视我们曾经与父母的关系,也许我们能够从新的视角,得出不一样的答案。

    如此一来,我们在看待其它关系的时候,也会变得更理性,更客观,更真实。

    看清父母的局限,是我们长大的标志,也是我们变好的开始。

    文/广州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 Tangel

     2 ) 一个叫April的女孩决定去死

    关于信任建立的艰难和爱的微弱可能。

    那个冬天的星期二,April来到Paul的诊室,这并不是她第一次接受心理治疗,她没有直接坐下,而是在诊室四处打量了一番,又担心自己的行为不大符合咨询要求而显得拘谨。她化了精致的妆,但看起来还是有点疲惫,无法放松和轻易信任,我感觉她随时随地准备离开,而且一去不回。

    终于,她慢慢坐下并说了些自己的基本情况,建筑系在读的大二学生,家里有父母和一个弟弟,刚和男友分手,我以为这是她来咨询的原因。她的情绪一直表现平稳礼貌甚至克制,直到说起学校里曾经的咨询经历。“她就是个白痴。”面对Paul的追问,她非常不耐烦和愤怒。眼前这位咨询师会和那个白痴的Jennifer差不多吗?那种自以为是以为对每个来访者都了如指掌的心理医生,沽名钓誉,她不禁在心里冷笑,更多是愤怒,她根本就不在乎我这样一个来访者,感觉我在浪费时间吧。Paul问我怎么知道,呵,从她的眼神我就能感觉到,还有,那个白痴的别有用心的故事,她竟然还讲了两次。说是一个乡下人来到纽约,他迷路了,没有任何人注意到他而且帮助他,他想去博物馆看恐龙,但一筹莫展,终于他走到时代广场的正中央,找到了一名警察,跟他说:“你好,可以告诉我自然博物馆怎么去吗?或者我只是滚蛋?”就这样的故事,她还给我讲了两次,不可思议。

    后来我就没去咨询了,她还一直打电话想联系我,但我没理她。为什么不能直接告诉她?如果需要个理由的话,就是我不想伤害她。好吧,这不是真的,我讨厌她的忽视。我跟她说我孤独症的弟弟,而她竟然问我是不是生我弟弟的气。我深爱着我的弟弟,弟弟对我多么重要,难道她看不出来吗?!难道咨询师就是这样问东问西来浪费彼此的时间的吗?我开始生气。太无助了,我就像那个在纽约街头无头苍蝇一样的乡下人。

    我需要帮助,为什么你们都看不出来呢?!我好失望。

    Paul没有被我的愤怒扰乱,他分析了一番刚才我说的话透露的信息,我对我的家庭忠诚,咨询的时候不想听废话,如果他看起来帮不上忙的话,我就会马上离开,而且一去不回。

    这样看来他好像跟Jennifer有些不同。我稍微放松了点,感觉这个人好像可以试着依靠。他开始问我咨询的真实原因。我想了很久,关于那件事,我想说,但就是说不出口,感觉如鲠在喉。但我挣扎这么久来这里不就是想解决这件事获得专业的帮助吗?我想试试写下来,面对这件事对我来说太难了,它就像一个巨大的伤口,我不喜欢把伤口展示给别人看,那显得我太脆弱了,我不喜欢这样的自己。

    写着答案的那张纸显得有千斤重,它已经压在我心头很久,我觉得很难受很疲惫。我得了淋巴癌。而我还有很多事要做,我不想面对这件事。从知道患病到现在已经一个多月了,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医院和医生都不可信任,我无法信任他们,就像我无法信任我之前的咨询师一样。那天我去做检查的时候看见那些打情骂俏的医学生们,我就知道,谁会真正在意我呢?我死了也没人会在乎的,所以我谁都没告诉,除了眼前这个咨询师。我告诉他,他显得有些难以置信,可事情就是这样了。我宁愿独自死掉都不愿意求助任何人,因为我没有任何人可以依赖,我不想成为任何人的负担。把自己托付给其他人对我来说是件可怕的事。

    关于肿瘤医生,关于我的前咨询师,Paul认为我都在主观臆断,这让我很生气。他难道也是一个根本不理解我的咨询师吗?我只想快点离开诊室,他有点不知所措,让我务必再进行问诊。

    该死,前男友竟然把我生病的消息告诉了他现在的女朋友,那个不学无术、爱多管闲事的富二代还假装好心要帮我支付治疗费。实在是可笑至极,她以为她是谁呢?一想到我曾深爱的Kyle将和她比翼双飞,我就很难受,Kyle稳重、靠谱,也曾爱过我,但因为这该死的癌症,我们不得不分手。生病又兼负学业让我压力很大,我想或者我们还可以做朋友,所以我联系了他,也告诉了他我生病的事,他哭了,我们都哭了,但他已经跟那个女的订了婚。好了,我现在是彻底一个人面对死亡了。我没有把这句告诉Paul,我说我知道他怎么看我,无非就是我用我的冷漠推开了Kyle之类的...

    令人意外的是Paul说我的推断是想把他作为咨询师的工作也揽下,好证明我没有他的帮助都可以自己渡过难关。

    是的,我忍不住想把所有人都推开,我告诉自己,他们都帮不了我。因为,我不想失望,失望比死亡好像还可怕。要么全有,要么全无,非黑即白,这就是我的待人原则。

    不属于我的人为什么有义务帮我呢?一切都是有条件的。如果说生命中有谁是属于我的话,我想是我的弟弟Daniel吧,一个孤独症患者,他多么可怜啊,我能理解他,上天对他不公平。我常常远远看着自己跟kyle的幸福,想象着Daniel也这样看着我们,在他孤独的痛苦里看着我们,我觉得深深地难过,好像被Daniel附了体一样难过。

    是的,Paul说得对,我宁愿去死都不愿意示弱。我不喜欢自己看起来羸弱和依赖。他把自己比喻成忧心娃娃,我把我的担忧转交给他,那我自己就不用为自己担忧了。我想这也是我愿意来咨询的原因。我好像慢慢跟他建立了一种联系,虽然我可能会随时切断它。

    第三周的问诊我去了,因为我承诺了Paul如果要结束咨询必须要告诉他,我把熬了几个通宵的课业设计给他看,我失眠、焦虑,做噩梦,太煎熬了,我不愿意接受这是癌细胞对我的攻击,我在跟它们打仗。非常累的时候我很想回家,但我知道我无家可归,我无家可归。我太累了,只想小睡一下。当Paul按照约定在8点整叫醒我的时候,我稍微清醒了点,八点了,课业项目要求八点前必须交上去,现在一切都结束了,但一切都未完成,我感觉到身体里那股对于失控的巨大愤怒在翻滚,我把作品拿出来,把它砸得粉碎。这是件不完美的作品,尺寸不对,根本没办法做起来,太失败了。Paul说出强迫思想的那一刻彻底让我愤怒,他了解什么是强迫思想吗?这让我联想到我的弟弟,我尝试让自己体会他的感受,我想理解他。

    Paul说或许我已经把他的感受内化成了自己的。他是在说我在对自己实施某种暴政吗?就像那年在迈阿密旅行的时候,我从窗户上摔下了楼,但我的父母正在跳舞而并未察觉,我自己回到房间,对着镜子里哭的自己说:“April,别哭了。”然后我就真的止住了眼泪,他说的,是这种暴政吗?

    我想回的家,家人们相亲相爱,没有Daniel。但我们没有那样的家,迈阿密旅行期间,Daniel发作,我妈一直为这个而充满内疚,我知道我们家不可能轻松起来,我必须要更克制自己,不给其他人添麻烦 ,我要尽量完美。我心疼我的母亲,我不能因为我的病让她再承受更多痛苦。我无法承受自己如此自私。

    Paul坚持让我联系我的母亲,这对我而言太难了。我又犹豫了几天,我甚至独自去过癌症治疗中心,想看看治疗是怎样的感觉。还是无法信任那里的医生和护士。我妈给我回了电话,但患癌的事我还是开不了口,感觉自己像个炸弹,我只是说自己感觉不大舒服。一如既往地,我妈责备我没有照顾好自己,blablabla。她的压力太大了,我能理解,虽然我还是想要她安慰我。但不可能的,Daniel尝试自杀,她怎么还有闲工夫管我呢?我想帮她分担,带Daniel去见一个以往对他有帮助的医生。我跟Paul说了我妈想跟我爸离婚的事,她只是说说,她也许真正想离开的是Daniel,我知道我爸不想管Daniel,所以他把自己放进工作了,我不能像他一样置之不理,我想我还有些力气可以帮帮我妈,帮帮Daniel。

    虽然很累,但我还是可以处理这件事的。从沙发起来的时候突然感觉天旋地转,应该只是低血糖的缘故吧。但Paul坚持让我吃点东西和照顾好自己,老生常谈,但他这次很生气。是我咨询以来从未见过的生气,嗯,为了我。他让我做出其他选择,他几乎是吼着说人们有时候可以互相依赖。

    他一定是被我逼急了,他被我惹烦了,他不能再帮助我了。我也大吼着,情绪也失控。我告诉他我害怕极了,害怕化疗,害怕死亡,害怕世界上再也没有人可以帮助我了,哪怕眼前这个看起来有点理解我的咨询师。我们似乎是大吵了一架,我知道帮助他人是很难的,我也知道接受帮助和信任对我来说更是难上加难。他们真的愿意负担我吗?不会抛弃我吗?不会因为失去耐性而责备我吗?我不敢作出这样的赌博。

    我跟Paul说,我做不到。然后他问我是否愿意让他陪我去化疗。他的眼神笃定而诚恳,我很想答应他,我真的太累了,将信将疑地问他是否真的可以陪我去,他看着我的眼睛承诺是。我鼓起勇气跟着他出了门。

    我最终接受了化疗,过程很痛苦,我变得非常疲惫虚弱,时常觉得自己离死亡只有一线之差。而辛酸的幸运是,在巨大的黑暗里我曾经见过的,是那一缕爱照进来时的微弱的光芒。谢谢它。

     3 ) You're an excellent therapist.

    很出色,竟然这么出色。

    每个人都很触动我,而且无论年龄性别职业,人类共通的东西都摆在那里 让你去共情和拥抱。看起来是卷入自己去成全别人的职业,其实也是如同世间一切的职业一样彼此互利共生,或者互爱共生。

    我只是没有想到Paul还爱过Gina哈哈哈哈哈,虽然更多的是崇敬叭。下一季会出现什么呢,Wendy?义诊?Walt?小女孩小男孩还会出现吗?既然Paul觉得自己应该与更多的人接触,很期待下一季的人类了。

    先马,等过了毕业这会再一集一集的写分析。

     4 ) notes

    30

    You know, it's not dogma. It's a basic tenet of our profession. If you take action in your patients' lives, you cause them to become dependent on you. You cripple them.

    You don't just listen. You make observations. You ask questions. You make interpretations. You encourage people to look at the patterns of their behavior.

    They want to be loved, even by me. They want a child, or they want to be my child. They want a parent who loves them. They want attention, they want affection. They want hope, they want pills, and they want sex.

    But if she were capable of receiving love and support, she wouldn't be coming to you for them. That's her real problem. And until it's treated, she won't be able to take anyone's advice. And that's why she needs therapy.

    -You'd always rather yell than think. -What don't I want to think about?

    -Then why am I failing them? -It's not about you, Paul. You know, they're human beings. They're struggling with profound problems. If only you could find courage to sit with the fact that what we do is hard and sometimes, it makes you feel like an idiot. It's a humbling profession. And if you lack anything as a therapist, it's humility. Somehow you have to learn to tolerate the fact that we don't save people. We can't.

    -I don't want to see my patients. -See your patients, Paul. Act as if you believe you're helping.

    31

    You haven't lost your father. He's still in your life, but you did lose the father that you thought you had. He didn't refute your mother's version of events. "Mia, born to a depressed mother, idealizes her father so as not to feel completely alone. And this week, after finally confronting him, she can see her dad for who he really is." It is shattering, but if you can now move beyond that connection to your father it may open the possibility of finding love elsewhere.

    I just felt like the bed was safe and the living room was scary.

    You want what I can't give you. Blaming me for not giving you what you need when you needed it.

    - I felt like I had nothing before. Now I have less than nothing. Thank you. You've helped me to realize that I've made poor choice after poor choice my whole life. - But you also have to realize, Mia, that you're at a critical juncture in you life, that now you do have the self-knowledge to make different, better choices. And sometimes when you're on the verge of real change, that's when you fight the hardest.

    -Do you really think that getting married is going to make it all better? Do you have any idea of how many married people, how many parents feel as empty as you do? And what about that made you feel good? Have you ever considered that maybe it's not about a child, Mia, or a husband? Maybe that's just a picture in your head from your family, from your friends, from the culture. Not everyone needs that to live a full and contented life. Maybe what you really want, Mia, is to feel connected, authentically connected to somebody or something else. - And we bothe know that I can't have that. -It's been your way of communicating to both of us what you need. You've also been honest, caring. You've made yourself vulnerable. You've shown me who you really are. And you haven't walked away.

    32

    She used to say, "A mother is only as happy as her least happy child."

    It's difficult to be the one who survives.

    - Did I make it all up? - No. You just got rerouted. Your life's path has changed without your consent. It must be so hard to handle.

    But sometimes, we just have to act as if we do.

    I mean, you've learned so much about yourself, about trust and acceptance, about not needing to be perfect all the time. I mean, I know it's hard to see that now, but the great thing about self-knowledge is that once you have it... you have it. And you can't help but put it into use. You still have challenges ahead of you, that's why I think you really need to keep talking to somebody.

    33

    What he really needs now is a home where he can feel safe. You need to build that for him.

    - The truth is, there's a good chance things are gonna get worse for Oliver and for you. For a long time, he is going to be very angry at you. And you're gonna have to keep loving him, no matter what. You're gonna have to let him have his anger. And you're gonna have to take it, just let him be who he is. - So just take it? - And keep showing up.

    You know, once when I was about your age, I saw my dad cry. He was having a big fight with my mom. They were yelling at each other. I just wanted them to stop. I guess I wanted them to be... to be just happy. And it made me so pissed when I found out that they weren't. Well, I stayed pissed at them for a long time. And then I realized that even though my mom and dad got upset, and they made big mistakes sometimes, they still loved me.

    If you're not getting something that you need, tell them. If you don't understand why something is happening, say 'Can you please explain this to me?' And if things get really upsetting and confusing, call me. That way we can work together to try and solve the problem.

    34

    It can be hard to live your life, to be genuinely fulfilled, when a part of your true self is locked away.

    35

    - I acted as if I believed I really was help. - And did that help? - To be honest, I was kind of skeptical at first. I felt a bit like a hypocrite, and they'd see that. - Of course you'd feel that way. - But then weirdly enough, something started to happen. I was talking to Oliver's dad about the responsibility of what it means to be a father and keeping in touch with your kid. Really, I was talking for both of us. But I think I reached him. I mean, I was still doubting myself, but I just kept at it, you know? I just couldn't believe that something so simple could actually work. And it kept working, you know? - You're a good therapist. And I'm sure you did a lot of good work this week, despite how uncertain you felt.

    They both think that the world is supposed to be on their shoulders, and they're both incapable of receiving support.

    - Practicing this way, I may never know whether I help people or not. It's not like I'm trying to get them to pass their driving test or do better on their SATs or something. The only measure I have of whether I'm helping somebody or not is how my patients feel about it and how their lives go on from there. And they won't know that until long after we've stopped therapy. - What are you saying? - I guess what I'm trying to say is that these people come to me, they want me to fix their problems, and the truth is , I think all I can do is just walk with them for a while, keep them company during a rough patch. I don't think anybody's life can be figured out, but it is in our nature to keep trying to make sense of it. And sometimes we can use help. That's when, if we're lucky, there's somebody in the room who can listen. It doesn't have to be somebody perfect, somebody sufficiently screwed up to actually get what we might be going through. - Someone like you. - On occasion. - And not someone like me. - No, Gina. Not for me. Not anymore.

    The one thing I have figured out... I just need to be with more people. I don't need a break from being a therapist. I need a break from... just from this. You know? I need to stop analyzing my life. I need to start living it. I need you to let me go.

    - What's the book about? - It's about redemption, I suppose.

    I never would have survived without you.

     5 ) Walter最动人

    几个故事中,Walter的故事最先打动我。

    大公司的CEO Walter晚上失眠,来看心理医生。

    谈话中Paul知道Walter的女儿在卢旺达做志愿者,对小女儿的担忧也许是失眠的导火索。担忧一被表达出来,引发了Walter的 Panic attack。

    第二次来访,Paul对Panic Attack进行追问,回忆起来上次发生的时候是楼下保安换人的时候,老的门卫去世来了一个新人,Walter在电梯里发作。Walter每天和老门卫说Hi,关系并不亲近。

    然后追忆起第一次Panic attack 是六岁时候,躺在哥哥的房间里。哥哥十六岁了,秋天就要去耶鲁上大学,最优秀的学生,跳级。几天前游泳时溺亡。父亲把Walter从邻居家接回,说这是你的房间了。那天晚上是第一次发作。

    从此以后Walter不再是个孩子,他要照顾父母感受,不能哭,要优秀,母亲喝醉了,要记得查看厨房是否忘记关火。

    那个6岁之前的小孩一生之中把所有人都放在自己肩上,直到68岁,不再是CEO了,不知道该怎么面对所有人,不知道该怎么照顾自己,让自己内心的小孩从六岁开始慢慢长大。

     6 ) 刷完全剧后更新

    E17:april,在paul心中足以告慰alex。paul在alex即将突破的时候轻易让他走了,然后alex孤独地死去,这是第一季最大的遗憾;第二季里paul又一次在april即将突破的时候让她走了,几乎就要重蹈alex的覆辙,但幸好april一周后回来了,幸好这次paul不再害怕和逃避自己所受到的信任。为什么不能介入?为什么不能越界?优秀的来访者敢于信任一个每周只见一次面、数年后就老死不相往来的陌生人;优秀的分析家也理应在这短短一段缘里坦然接受信任、作出行动。倾盖如故,然后相忘于江湖。

    刷完全剧后更新:
    Mia:自欺的典范。爸爸的过度保护、爸爸卖掉钢琴都戳中泪点。惊觉干了17年的事业竟是这么回事,更是泪里带了爆笑的黑色幽默了。为什么一个人竟要自欺?竟要把某个混蛋理想化?因为从来没有人给过她正常的爱,她没有任何感谢的能力,自然也就没有批评的能力——她没有客观评估的能力,唯一能做的就是或好或坏非此即彼。Mia对好和坏都没有真正的感受,她所掌握的只是“好”“坏”“爱”“恨”这几个词语而已,她也就只能在这几个词语中任意地挑选。于是她几乎是随机地,将爸爸的好理想化、将妈妈的坏妖魔化。这是心的贫乏。我想,她的病例如果继续下去,她又会将现在的想法颠倒,变成极度认同妈妈和极度憎恨爸爸。什么时候她才能秉持中道?很难也很慢。也许要直到她有更多真正的朋友和爱人、直到她死死抓住的“爱”与“恨”的空泛的概念有了真正的内容。但Mia应该好运,她是个让我心有戚戚焉的人——谁不是从肤浅的、偏激的、非此即彼的小孩,慢慢变成……不那么肤浅偏激和非此即彼?我觉得我自己也应该好运。
    April:自救的典范。Paul为了她做了一件没有为Alex做的事情(我很惊讶,剧中没有触及这两个病例的比照),她也给了Paul最好的尊重和回报:你所降尊纡贵跨界给出的扶助,我笑纳了,我得到你的力量后,立刻承担起自己在“relationship”中所应担负的那一半——既然你已经为了救我而开始这段不该存在的relationship。于是她主动提出结束治疗。治疗关系已经在Paul的无私帮助中瓦解了,继续下去只会是羞辱一个因为高尚而自愿蒙羞的人。他们结束是最好的。April离开了Paul也会活下去,折磨了她那么久的过度坚强和勇敢并非一无是处:她在不知不觉中掌握了自救的本领。她会过得很好,这个心理阴暗态度消极的人,其实一直很积极。她会好起来、会和酱油男友结婚、有孩子、有事业、马上有一切——但一切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她真的和第一集时大不一样:一开始她是愤世嫉俗的犬儒主义者,吐槽全世界顺便吐槽自己;结束时她变成了唐吉珂德,不知道事情会变好还是变坏,但她愿意像主角永远都是英雄那样大战风车。ps. 最后由她回顾上一季唯一成功的病例Sophie,真的很温馨呢,这两个女孩子当然没有什么相似的,但除了一点:都有勇敢的心。
    Oliver:论直男是怎样变弯的。Paul给父母离异的小孩做三明治、让他进入自己的厨房,这真的不会掰弯小朋友么!!如兄如父的善意当然可以来自非亲非故的人,但只有爹疼娘爱的人才能辨别某种善意的类型吧??Oliver这样的孩子,没有得到来自父母的平和的爱,于是面对Paul的爱时,就不会知道,或者说不会承认,这只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怜,他必定会把它误认为……某种无法界定、无法理解、唯有被理想化和神秘化这一条出路的,“爱的理念”——就像Mia那样。当然他的年龄和经验会增长、他的父母作为父母的年龄和经验也会增长、Paul也会将自己的关爱持续下去而不让它中断,以防它无可挽回地彻底悬空和神秘化;但一切都需要时间和过程,Oliver太有可能,一度,或者终生都是同性恋。Paul给出了一个孩子生命中的第一份正常的爱——并不是说孩子不需要正常的爱,而是,“第一份”不该来自父母以外的人——Paul这样做是不智的,其实他该对这孩子稍微坏一点。如果是Gina,一定会对他稍微坏一点的,为了对他更好。
    oliver的父母,也很有戏,但我以为他们的塑造有点儿——太有戏了,因此只是教科书式的,经典、正确,但毫无“特殊性”。很偷懒的做法,但普遍性的东西还真就是有普遍性的,Luke的触动感人至深、Bess的从逃避到自立极其宽慰和鼓舞现代女性。他们最后回光返照的爱情也……不说也罢。
    Walter:people dies. Walter看着很心酸:Paul的病人都比他年轻,而年轻总是意味着朝气、勇敢、可能性——他最成功的病例是两个少女。但Walter比他年纪大,大得太多。April得了癌症快死了,但她只是让人捉急抓狂;Walter却是毫不含糊的时不我待之感。他还有多少时间可以浪费在老头儿式的固执上?他越是行将就木,他心中那个被抛弃、被压垮、同时也是他真正力量来源的小孩,就越嚣张,也越孱弱。一个畸形的、从未长大的老小孩;和一个虚胖的、从未积累过年幼的朝气的小老头,他们很快就要一起进坟墓。pathetic. 这时候分析他的问题、他的危机、他的偏执、他的遗憾、他的愧疚、他的希望、他的一切……究竟有什么意义?他最大的问题只是他快要死了。有个老人跟我说过:你当然可以考虑一下,你也必须考虑一下,但你得快一点儿。我会等你,然后我就会死掉。Paul给他更密集的安排是对的,太对了。因为people dies。
    Paul:刚好在中二时留了级。第二季的Paul比第一季成功得多、也优秀得多。也许只能归结为,他的父亲。“他就是能感觉到那是你,于是他才能放心地走。”“你跟他抱怨,也许是因为你心底里认为,他能给你一些建议、他能帮你?”Gina说的话通常都是正确的,正确的话通常都是结论(王老大,噗)。这两句话再正确没有了。每个病例都涉及一个爸爸,这回Paul有了一个好爸爸,也成了一个好儿子,我想这真的是happy ending率飙升的根本原因吧。爸爸给了建议、爸爸帮他、爸爸爱他。于是弥补了一切——这是不是男人经常不负责任的原因?因为孩子永远在尖叫着、渴望着父亲的承认、父亲的指引,渴望得那么强烈、对来自父亲的一句话甚至一块手表又那么珍视,以至于它出现得再晚都不晚?以至于它必须永远都不在,任何孩子需要父亲的时候父亲都必须不在,如此才能配得上它被赋予的太过分的意义?于是,每个孩子都怨恨但其实又都渴望,自己有个不负责任的老爸?——当然,偶尔老妈也会被摆上这样的位置。但其实究竟有几个老爸真是不负责任、像个盲人一样在家里转来转去而忽视妻儿?我看Paul对他的孩子好得很、Luke和Walter也是。只能说,中二小孩玻璃心,偏偏人生的中二期那么长那么长,长得我都看不到丝毫结束的迹象,真真害人害己。但幸好Paul最后不再中二了。
    Gina:我最喜欢Gina了!我觉得自己像她,我更觉得自己向往她。她那么有爱,她那么专业,而这两者互为因果。界限在哪里?爱和滥用之间隔了一条界限,这条界线就是,心里是否常存一条界限。不过……Gina心里一定有一个肮脏的小秘密,一定,也许不止一个,而是一堆。ps. Gina觉得Paul适合做督导,仔细想想还真是说得没错呢~~

     7 ) “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好的父母”,你真的知道这一点吗?

    咨询师成长手记

    生活中总有些东西值得分享

    最近基本看完了扪心问诊第二季,不写影评,只是做一些记录。

    01

    看扪心问诊,我每次是按人物来看,把同一人物的所有Session收集在一起,全部看完,再看另一个。目前还差一个Oliver没看完,因为和其他来访者比起来,这个孩子的诊疗没有那么复杂(主要是父母的问题),似乎不是那么吸引我。

    然而,尽管Oliver的部分只看了两集,我却对Paul坐在窗边陪孩子玩游戏那几分钟印象深刻,他刻意地去和一个孩子玩一个他完全不会的游戏的时刻,真是温柔又暖萌。

    这一季整体感觉Paul的人物塑造“活”了起来,他从椅子上、咨询师的面具背后,站了起来,走出了他的咨询师,走向了外部世界。

    剧情安排给Paul更多的暴露机会,揭露出他作为一个普通人的生活是和他的来访者一样的,同样地承受着四路八方的压力。离异、分离、孤独、个案来访家人的诉讼、对父亲的怨恨与自责......

    作为咨询师,Paul平时做来访者的容器,当他来到Gina这里时,往往会“大爆发”,需要一个更稳定的容器。

    在上一季中,Paul是一个非常挑战而棘手的来访者,总是会攻击Gina,甚至会把她搞哭。那时我认为Gina的确做得不够和缓,她总是很快地给出太多诠释。但在这一季,我对Gina的感受大有改观,她呈现出了非常强大的“容器”功能,一方面给出Paul很多鼓励和支持;另一方又能够坚持作为督导师的职责,在Paul刺手扎心的攻击嘲讽下活下来,还给Paul她的观察和诠释。

    Paul曾因为Alex的死和他父亲对他的渎职诉讼倍感困惑、疲惫,开始怀疑自己工作的意义,尤其在面临Mia的色移和挑衅、Walter的那场“想来令人后怕”的自杀时,几近崩溃。是Gina的稳定和抱持给Paul注入继续从业的动力。

    Paul在这一季里有重要的个人成长。因为父亲的死,他终于能够做到:

    重新审视父亲的为人、尊重他的选择(他选择不做一个“好”父亲),跳脱那个被父亲抛弃、不得不照顾、拯救母亲的受伤小男孩的自我认同;承认自己是如此地渴望父亲能够给他那些对他来说“有意义的”爱——陪伴,尽管这种承认需要面对“得不到”的痛苦和失落;接受“父亲不是一个好父亲,但是一个还不错的人”。在父亲的死亡中,怨恨消弭,只有爱和惋惜长存。

    其实,在我看来,如果他父亲的死再晚一点到来,他还是不会发生这些转变。

    死亡总是会冲破人们固着的认知视界,令人发生“觉醒体验”。没有它,这种转变依然会姗姗来迟。死亡是有意义的——并不是说,经历死亡才醒悟太迟了,我认为这“刚刚好”。因为情感的强度需要另外一种强力的形式去清理,只有死亡或者与死亡相关的体验,才足够强力。

    02

    这一季中,Paul的来访者普遍比上一季更具挑战性。

    有在第一次问诊中就表达非常多愤怒的癌症女孩;也有理想化父亲、仇恨母亲、自我厌恶、亲密关系混乱、不断“测试”Paul并展现色移的金发律师(她是Paul的前来访者,20年前曾经因为意外怀孕找Paul短暂咨询过);

    还有因为哥哥“意外”自杀而自责、拼命压抑脆弱的自己、用“承担压力”的方式来感受自己的价值、遭遇职业危机后企图自杀的公司高管(68岁的躯壳里,哥哥自杀时的那个脆弱小孩儿依然在呼喊着渴望存活)。

    在这一季的治疗中,Paul展现了更多的“贴近”来访者的行为,同时也温柔而坚定地“守护界限”。比如Mia在她的厨房吃早餐,她坚持请她到诊疗区,最后一集中,Mia说不想治疗了但也不想走,坚持在门廊坐着,Paul陪她坐了一会儿,引导她打开话匣子之后,依然坚持她进诊疗区。

    为了让来访者感知到她们所认为的那种“关系”不是真实的,只是自己的“认为”和这些信念引发的行为模式,Paul偶尔会主动越界,请求来访者打电话给他,告诉他自己的进展——我想这对于那些“认为自己很惹人厌或者认为自己没办法拥有一份真诚的亲密关系”的人来说,是一剂光之良药*吧。(*所谓光之良药、疗愈之光,是指在灵性视角中每个人的自我疗愈源泉,参见Tom Kenyon&Virginia Essene《The Hathor Material》(哈索尔人资料),译者laoguo2。)

    虽然未必去使用它,但它就像一束光一样照进了来访者的心田,来访者只是需要知道“有一束光在那里”就够了,而这会激活他们自己头顶上那种疗愈之光。这种根据来访的特定模式贴近来访者的做法也是亚隆所推崇的。

    更具挑战性的来访者,往往也带来非常棘手的情形——Paul多次面临来访者提出准备结束治疗的情形(April、Mia、Walter),理由都是类似的:

    “治疗没有用啊”、“我还是这样痛苦”、“我很好,已经不需要了”。

    但其实每一个来访者在提出“结束治疗”时还都期待着咨询师回应点什么,他们也许希望看到挽留、看到“在意”,因为每一次关于“结束”的决定背后都有着失望的情绪和未被满足的需要,那些都是值得探索的地方。

    我非常感叹Paul能够直接地请求来访者,为了他们的利益继续治疗。我可能需要重温一遍这些台词,再次去感受Paul对于来访者情绪感受的觉察、模式的诠释以及“继续治疗”的劝谏和坚持。

    我也清楚记得,April在最后一次诊疗中说的那句“不是所有人没有治疗就会死的”(People do survive without therapy) 。Paul听了会心一笑,带着Paul的父亲的帽子的April看上去也轻松了许多。

    我还记得,当Paul反问Gina“那你的父亲是你理想中的那样吗?”时,Gina的那些表情让我泪目。她先是闪过一丝惊诧(突然被问到需要自我暴露的事情),摒气、微微地僵硬地点点头,然后似乎又觉得不妥,也许是想着还是要“真诚一致”吧,接着使劲的摇摇头,笑了。“天呐!Paul,我是个治疗师,你说呢!” ,他们都笑了。

    真的很难啊,来访者和治疗师都难。看扪心问诊可以学到很多。

    03

    最后谈谈这部剧给我带来的“观念”。

    首先是关于“和解”的观念。

    Paul一直对父亲有非常多的怨恨,作为一个父亲,他出轨、抛弃妻子、孩子,一直没有在儿子身边,这的确令一个“儿子”难以释怀。

    但在Gina的鼓励和支持下,Paul在最后终于赶在父亲死之前去养老院见他最后一面。在他和缓的读报声中,父亲才终于心无挂碍地离开了,好像一直在憋着一口气等待着这场和解。

    其实,我们的确不需要那么强迫自己、也不需要因为害怕会承受失落和悔恨而紧紧催次自己去“达成”一些什么。会发生的就一定会发生,一切都是刚刚好地安排。

    有些情绪需要强烈的形式以冲击、清理,就如同Paul父亲的死亡,也只有死亡能带来这种强力,也只有死亡,作为一个结束,才能与那些积攒了几十年来的怨恨与爱,相抵扣、清算、消弭。

    有时候,承认自己“需要”是非常痛苦的,因为承受随即带来的就是“丧失”、“得不到”、“失落”,而用“愤怒、怨恨”这样的情绪去防御、保护自己是更容易些一些的,虽然同样很痛苦。

    但是因为死亡的到来,一切都可以清零、可以面对了。因为结束了,那个你渴求的人、那具“可以”提供你渴求的爱、对你而言才有意义的爱的躯体,已经“不在”这个物质世界了。

    另一个观点,就是咨询师不必需要自己成为一个“没有问题的「完人」”才能胜任,看到Paul的很多挣扎,我感慨万千。优秀如他的咨询师,依然会有自己的“情绪沟壑、情感黑洞”,这是每一个人的“存在选题”啊。

    我们可以慢慢来,按照自己的节奏走。

    公众号:Mae有光疗愈(yaoyoulight)

     短评

    看不起心理治疗看该剧也有很好效果。。

    10分钟前
    • 睡美
    • 力荐

    继承了上一季的许多因子,比上一季感人,但是这季的几个故事有雷同的内核。虽然分析时有精神分析派的动力性,有客体关系的理想化分析,有格式塔学派的觉察,有认知学派的思维模式分析,但更多的是存在主义学派的分析,死亡,意义,特别是责任,甚至可以说,这几个故事的内核是责任问题

    12分钟前
    • 雅尼以西
    • 推荐

    这是我看过最不商业的美剧了!没那么狗血,表演精彩、场景简单!

    13分钟前
    • my1989
    • 力荐

    比第一季更深刻、更真实了。诊疗故事随着Paul个人生活的颠覆也在慢慢转变着。所有演员都很出色。继续恶补第三季!

    14分钟前
    • 刘冰格
    • 力荐

    第二季比第一季更好,paul呈现出真实和迷茫的一面,而且拥有许多温情和动人的力量,多次情感和对话让我落泪。

    17分钟前
    • 雨哲
    • 力荐

    中国现在心理医学这个行业必将火爆

    19分钟前
    • 云中
    • 推荐

    比起第一季,差了那么点意思。and every teenage girl is a total disaster!

    20分钟前
    • 秦娥夢斷秦樓月
    • 较差

    看完第二季,有种不舍得的感觉,怎么只拍了三季,5555,再看一季就没有了。

    25分钟前
    • 清心
    • 力荐

    这家伙说啥心理治疗都是扯淡。——你不仅仅是听、你还观察、你还解析、你鼓励人们去审视自己的行为模式。——我可能做了那些事,但那都不是人们想要的。他们想要个爱他们的爸妈,他们想要关注、他们想要情感、他们想要希望、他们想吃药、他们想做爱。可我给不了他们这些东西。

    27分钟前
    • Myonlystar
    • 力荐

    竟然比第一季还棒!!

    30分钟前
    • 果丹皮吃掉啦
    • 力荐

    第二季的麻烦更普通人一些,太贴近生活所以一次不能看太多。仍然很棒,男主换了发型之后简直犯规。

    34分钟前
    • PARKER
    • 力荐

    为therapist平反的系列剧。起初也觉得在短短数十分钟的therapy里,聊的都是毫无建树的内容,病人想要fix problems想要索取爱,therapist却只能固守着boundaries隔岸观火般淡然聆听,所以每个病人都抗拒合作与帮助,therapist劳心劳力却又不讨好。直到最后将病灶心魔一步步抽丝剥茧般摊开,随即而来的是拨云见日般情感内核的冲撞。如果我与GB孤男寡女共处一室,肯定越过boundary先犯罪了再说。

    36分钟前
    • pinomax
    • 推荐

    真的超赞。PS这一季一定请了一位牛逼的配乐师,bm太经典了。。。

    41分钟前
    • 平平无奇小天菜
    • 推荐

    比第一季还要精彩,几乎有一半的剧集都会看哭。关于真相与真实,责任与义务。Paul 的精神分析里有太多自我暴露了。有两个地方他处理的很棒:1,Mia 问他列举任何一个我们亲密的时刻,他说:现在。2,和 Oliver 临别时的那通电话。这个爱尔兰男人,这样一双深邃的眼睛,谁不爱呢?

    46分钟前
    • 饥饿艺术家
    • 力荐

    Pual疯了,我求求他别这样,他不可能把每个人都救下来……他不可能走进每个人的生活拯救每一个人……我真的求求他别这样

    51分钟前
    • 轻松熊你轻松吗
    • 还行

    这一季几乎全部是关于奇葩父母如何给带给子女成长磨难以及幼年经历对一个人的整个人生的影响的故事。而心理医师保罗自己也一直在母亲留下的阴影中挣扎。感叹这个世界奇葩父母何其多。

    56分钟前
    • 坐忘齋
    • 力荐

    paul是个卷入过多的咨询师,在咨询室试图找到自我存在的意义。在他反移情作为父亲的case,总是可以相对处理比较好,反而则不是。

    58分钟前
    • Miss Prejudice
    • 力荐

    去过therapy才能知道Paul是多么优秀的therapist…

    59分钟前
    • taxi & donut
    • 力荐

    几乎每集都会看哭怎么破。它改变了我很多。Some people naturally have more heightened emotional responses than others. You've been working hard to change your nature which is probably a futile enterprise. But a continual effort to do that could make you very angry or insecure.

    1小时前
    • 有恐高症的鸟
    • 力荐

    既深刻又温暖。看到Pual就很安心。Paul在支撑着很多人,Gina支撑着Paul,这才是世界温暖运行的方式。Gina最后是不是很难过?如何能既身在其中又看出自己的Pattern呢?

    1小时前
    • 默笙依
    • 力荐

    Copyright ©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影

    电视剧

    动漫

    综艺